奔丧回家进门有讲究,奔丧完后回家进门忌讳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18:22:40

泾阳三原丧葬民俗,殡葬礼仪

(各地风俗不同仅供参考)

清河清风,马宁

2022、9、19于淡马村

第一部分

最近整理编写了这个泾阳,三原殡葬礼仪民俗。给大家看这个不是宣传和提倡,也不是搞迷信。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咱们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年轻人慢慢的就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了。

殡葬礼仪广义是指土葬,殡葬的殡和葬是两个意思,在老人去世到下葬前这段时间的礼仪活动称为殡,下葬后的礼仪称为葬,合起来就叫做殡葬。殡葬之事就叫丧事,白事。安古时的五礼分,丧事为凶礼。“五礼”,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生之有仪,死之有礼。殡葬礼仪作为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仪式,它体现了一种对逝去仙人的缅怀、思念,和对祖先的尊崇。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凝结,也是我们历代所一直在提倡的忠孝节义。孝文化的礼制早在两千年前的《礼记》就有专门的礼制。

我们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俗。有些习俗被视为封建陋习,有的则不然,比如殡葬就有很多习俗。殡葬民俗本身是由很多迷信慢慢演变而来的。

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上千年,在演变的过程之中,也逐渐形成其独有的体系,也有了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无论是禁忌还是习俗,其实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祝福。

殡葬民俗有很多注意事项,有许多忌讳,还有很多讲究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那么像老衣(寿衣)为什么能用棉绸布娟而不能用绸缎?

下葬时为什么墓室不能放皮毛制品不能穿兽皮寿衣?

长明灯为什么不能灭?

门口挂大桶纸是什么意思?

烧到头纸是什么意思?

给先人守灵有什么意义?

重孝子为什要戴疙瘩帽子?

扫墓带回来的土怎么处理?

灵前的”奠”字表示什么意思?

摔纸盆是什么意思等等。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这里边有些遗漏和错误大家可以共同讨论。

如果觉得能帮助到你大家可以保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里的葬礼仪式变化很大,城里人大多数都是火葬。仪式简单,不规范,一是条件限制,二是很多人不懂,城里不像农村有事大家都来帮忙,也是相互交流学习传承。而城里人一来不互相来往,更不用帮忙了,再则是来自四面八方习俗不同没有学习机会。把传统文化丢了忘记了。但是在农村还延续着老先人千百年来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大家现在也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发达文明的地方,传统文化丢失的越快,越多。越是相对贫穷落后的地方越能守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有叶落归根,入土为安习惯。

人生在世终有一死,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或平民百姓,或达官贵胄,或王侯将相,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无论坎坎坷坷,

无论一帆风顺。

不管你坐飞机,乘火车。

不管你开宝马,赶马车。

最终都是一个目的地,

都奔着同一个归宿而去。那就是到阎王哪里去报道,到丰都城里去。这可能就是人所说的宿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尽孝不能等,要尽早。百善孝为先,我们是一个讲孝道的民族,善事父母者为孝,”孝”字就是上边一个”老”下边一个”子”字,老了就凭子女托着。不仅生前行孝,死后也要行孝。

我们知道解放前中国殡葬礼仪等级很严格的。平民百姓去世埋入土叫坟,王侯将相或有名望,有特大贡献的人才能修冢,皇宫贵族又叫陵,立碑也有等级之分。过去像龙的图案一般人不敢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摒弃了很多没必要的东西。等级不是很严了。但是随着贫富悬殊拉大,富人的规格越来越高了。

备丧:泾阳,三原过去农村一般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六十来岁都会提前给老人准备棺材和寿衣来防老,寿衣一般是女儿准备。棺材咱们叫寿材。或叫方、叫材。备置 棺木以木质经久耐朽为选用标准,柏木为上等,柏和百同音取长久之意。松木次之,最不行也是秋木,桐木、杨木。做寿材的板叫方板,按薄厚分,有四寸、三寸、二寸半(二五指)墩子。以页块论,有四页瓦、十大块、十二圆等。

给老人做寿材,不能说做棺材,叫做割方,时间一般选在闰年闰月,润年闰月就是多出来的岁月,天增岁月人增寿。取长寿之意,也是对于老人美好的祝愿,因此一直流传下来。

棺材前刻有“福、禄、寿”等字,棺材两头的板叫”挡”,两个为一副。给男性的大头刻”寿”字,小头刻”惯钱”,女性大头刻”福”字。小头刻”座莲”。还有在两边刻八仙的。还有后刻香炉、风火轮,有的还刻七星板方底透花底。

做寿材讲究时间越长越好。上底交木时,还要鸣放鞭炮,披红挂彩,显示儿孙晚辈的一片孝心。

主家要给匠人挂红,封喜钱。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庆贺。经济条件好的重要亲戚来人还要摆几桌以示庆贺。现在人们条件好了,一般都买现成的。有病,年老体衰的老人还以此来冲喜。家境贫寒的没有太多讲究,人常说有钱的埋钱过事里,没钱的埋人里。

一般有女儿的,像老衣,床子,乐队,纸货之类的费用由女儿出资。寿材,酒席,修坟,烟酒日常开支等由儿子出。

守床送终:在泾,三原,在老人弥留之际儿女众孙再远也得回来和老人见一面,要陪伴在老人身旁,尽心照顾,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路,侍奉在侧,这叫守床送终。送终一是不舍老人离去,二是听老人的临终遗言和嘱托。

净容净身:老人正在咽气的时候子女,亲人不要呼唤老人,这会使老人牵肠挂肚,放不下心。不要打扰,让老人放心的走,平静的走。待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先净身,容妆。就是帮其温水擦身,理发,人去世时容易大小便失禁,要在老人下身放一块衬布,或戴尿不湿。穿老衣时去掉。

寿终正寝:人老时一定是要住在正室,卧室。给老人穿老衣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如果推后了就好比没穿衣服走了。要在将要咽气时穿,这才叫寿终正寝。

穿寿服:穿老衣时要给老人说给你穿衣服了,据说老人能听见,要轻柔,身体不能趴着,要平放,衣服所有绑带不能打死扣。老衣不能有扣子,是自古就有的规矩。据说是因为扣子会让去世的人不能挣脱衣服,导致无法投胎,所以用带子代替,再加上古代认为“带子””子嗣”有子孙送终的意思,古人讲究多子多福,用“带子”代替扣子,就是表示自己家香火有继,子孙都很孝顺。

所以带子不能”打死”扣。“带子”让老一辈们觉得是后继有人的意思,老一辈把繁衍看的很重要,尤其是重男轻女的观念,觉得有儿子,香火才得以传承,家族血脉才得以延续。

这时要给亡者嘴里放一个铜钱,硬币。寓意来世有钱化,大富大贵。如果经济条件好也可放玉,金,等贵重物品。

手脚不能露在外面。这种做法的寓意也是对于后人的祝福,希望后辈的生活条件可以得到保证,不至于去讨饭吃。

眼泪不能掉在老衣上。男性逝者也可以是儿女给穿,女性由儿子、媳妇、女儿穿。也可叫懂的人帮忙穿。

老衣有很多讲究,带子数目宜单不宜双等,过去一般是提前缝制寿衣。时间也是闰年闰月。讲究用棉绸,棉娟,忌用绸缎、兽皮。古人相信人去世之后会进入下一个轮回,如果穿上皮毛制作而成的寿衣,就有可能在下一世变成兽类。虽说这样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但还是表达出人们对于逝者的祝福。

至于不能用绸缎的原因,是因为“缎”和“断”谐音,而缎子的“断”有“断子”的含义。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避免犯了这个忌讳,

而“棉娟”,“娟”和“眷”谐音,含有眷念的含义,表达后辈对于死者的思念之情。再也是棉娟类比较经济实惠。

寿衣要宽松富余,寿衣颜色比较鲜艳,衬里一律为红色,面子可紫可黑。取义后辈日子红红火火。其件数规制为五身至七身或七套至九套,取单数为阳之意。古人认为事死如事生。意谓人在阴间,仍向往脱生阳世,故不取双数即阴数,以图吉利。寿衣缝制讲究由儿子、女儿购料制作,要求单、夹、棉、袍齐全,以回应春、夏、秋、冬四季。

农村老人去世后,穿的寿衣也是相对老式的款式,而非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装,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老一辈习俗说,人去世后是要去见最原本最古老的老祖宗的,如果打扮过于现代,老祖宗可能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其认祖归宗,就不能成为这个家族的一员,接受后代祭祀和朝拜。

现在人们去世之后依旧会穿古式寿衣,无论寿衣的形式和颜色如何改变,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始终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无论怎样,都是寄托亲人的祝福和思念。

给老人穿老衣上眼泪不能掉在老衣上。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人在去世后的七天内,亡灵没有离开家。眼泪又称“无根之水”,是最能打动人类灵魂的东西。泪水滴落到死者衣衫上,让亡灵的内心感到深深地难过,因此留恋人间,阴魂不散。眼泪掉在老衣上亡灵永远不能无牵无挂地转世投胎,在来生也解脱不了前世的痛苦。如果眼泪都滴落在死人的身上了,那死者的灵魂会非常的伤心,会不愿意去投胎。

还有一说是灵魂对眼泪很敏感,谁的眼泪掉到老衣上灵魂就跟着谁,使人身体不健康。使人运气也不佳。甚至因为亡灵过于留恋亲人,会带着亲人一起上路。

总之在亲人生命的终点,我们不要泪洒逝者的衣衫,让逝者安息、灵魂得到快乐。

小孩不能乱碰老衣,对娃不好,容易引鬼上身,必定是人死了穿的衣服,”有不干净”的东西。这也是忌讳。

绊脚绳子:穿好老衣后要把双脚用红绳子绑住,一是防止诈尸,二是为了看起来让亡者体面些。

烧脚乘:有的地方叫烧倒头驴,穿好老衣后,儿女要烧一个提前准备的纸做的马或驴或马车或汽车,,还要给车夫或马起个名字,烧的时候还要大声喊这个名字,说向西南,为亡魂指引方向。这个马便是逝者的坐骑,这个叫做盘缠马。咱们这里叫脚乘。可以带着逝者的亡魂去往黄泉路。在黄泉路上少受打扰。烧的灰要放到方材里一起下葬。

停床:烧完后把逝者的遗体从床上挪开,放到一个专门另外支的床上这叫停床、也叫搁床。

烧倒头纸:停床之后这时要烧到头纸,烧到头纸在停床的逝者脚下烧。用做去阴曹地府的买路钱。并用手帕之类的布盖住面部。

苫脸布:为什么要用黄纸或手帕盖住逝者的脸?这是过去人们来判断人是否真的死了,如果有微弱呼吸纸就会动。人死后脸上会出现尸斑很难看了。也是为了尊重逝者。可以可以防止细菌传播,避免灰尘等。

长明灯:停床之后还要点亮长明灯,要在脚下点一盏油灯或一根蜡烛,这就叫路灯或长明灯。取意是照亮死者进入阴曹地府的道路,以防黑灯瞎火,行走不便,故此一直要燃烧到出殡下葬。

过去还有”到头饭”。在挪动时如果需要通过露天的地方时,要给面部上边打一把伞把天隔开。遗体的面部绝对不能见天。因为他已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了。

引魂: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人不幸客死他乡,在运回尸体的路上要带一只公鸡使他不断的发出叫声来引回灵魂。人常说的叫魂里。遗体是不能进村的,更不能进家门。年龄大点的还不是很严。特别是年轻者非常忌讳。

(人死后身上都会有死气,道业高的人能看见。这就是煞气。老人死了是黑煞,比较温和,年轻人死了是白煞,是凶煞。还有就是红煞更凶,红煞是指年轻人在办红(婚)事前后死了的,所以怨气很大,不甘心,很凶。)

(讲到煞气我说一个泾阳三原民间习俗,如果家里有小孩,你晚上出门后再回家时,或到有小孩的人家时,要摸一下门栓上的狮子,或进灶房摸一下锅、刀或是水缸等灶具可以避邪,、避煞、避凶。门口的狮子,厨房里有灶王爷都压邪。)

报丧:再就是亲人死后赶紧给重要亲属和亲戚报丧。报丧的人不能进人家的门,还要报本族长辈。这叫发丧。

首先是大小渭呀(外家,舅家),报丧时不能说说谁死了,要说你的谁谁老了,或不在了,或”走了”。

停灵:咱们这里一般老了人在家里停丧四天下葬。也叫停丧。

吊孝与吊唁:凡是穿孝衣戴孝帽的,和亡者有血缘关系的到灵堂前祭拜都是吊孝,也叫吊丧。必须磕头叩拜,平辈鞠躬也可叩拜。乡党,朋友,同事等来灵堂前祭拜的都叫吊唁,不必磕头叩拜,上香,只行鞠躬礼即可。

哭吊:嫁出去的女儿,侄女,孙女等回来奔丧进门必须要动哭声。前来吊丧女宾进门也要动哭声。这叫哭吊。

哭道:凡死者临终时,未能守护送终的女儿、儿媳、孙女或者比较亲近的晚辈得到凶信后,即来奔丧。奔丧接近村子时要边哭边走,以避不孝之嫌,俗称哭道。

也是”哭吊”的一种。

也有说哭道是为死者招魂引路的。据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在附近飘荡,甚至会迷失方向。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魂归尸身。

家中女眷平辈或晚辈听到哭声后,哭叫着急奔村外迎接。来者在前,迎者在后一同哭入灵堂

这时开始前来奔丧,吊丧,有血缘关系吊唁探丧的前来吊唁的客人都要大声跪地痛哭,然后家人搀扶劝哭。

刚去世的平时的祭日,周年,出嫁女儿孙女侄女等来时进门也要哭吊,上坟祭奠时女孝子出门就开始哭吊,一直出村,祭祀完回家进门也要哭吊。

来吊孝有血缘的宾客都给戴上孝布。或发上孝布捎回去。来客头上戴孝回自家进门前必须收起来。

送纸和哭丧:村里的邻居,乡党,族人接到噩耗后都来吊祭,男的都是上香叩拜,过去还送来香蜡纸,并安慰亡者家人。这叫送纸。女的一般是哭吊,进来直接哭,也叫哭丧,家里人搀扶劝哭,来哭吊的人安慰亡者家人。

请执事_:老人去世后马上请执事,安排报丧,看穴道,安排打墓的,预定床子(灵床)。请乐人,乐人,轿床由女儿出资。请乡党帮忙。过这种白事乡党手里的活再忙也都会自觉的来帮忙。主家看到乡党来帮忙要热情招呼看茶递烟,尤其是常年在外的孝子、切记不敢居高自傲,以示对帮忙的尊重和感激。

管事班子会出一个执事单,把各个部门的人员任务贴在显眼处各行其事。有大管事,礼房,打墓,报丧,(看桌上菜)管桌子,大厨房,小厨房,搭棚,洗青器,担水(放水),烧水,烧火,看酒,奠酒,收拾灵堂,扶孝子,迎礼,放炮,卫生,电工。招呼乐队。抬埋,劵墓,打杂等等。

看穴道打墓:位置定好后鸣炮动土。孝子先挖一掀土预示着开始打墓了,鲁桥镇到安吴镇这里一般都是西北走向,北高南低,坐西北、朝东南,寓意头枕乔帽山脚蹬渭河滩。还有清河,双水大吉。过去大都是土穴,深七尺,大头宽五尺,小头三尺。这是明厅,然后挖洞子,也有一定尺寸。即是暗厅。现在都用砖石砌成。用水泥盖板。有些铺地板,砌瓷片的,又做门楼的。看经济情况而定。

子女,侄子侄女等每天要轮流慰问打墓的人,送饭菜带上烟酒副食以示尊重。打墓的晚上回来还另开小灶,到下葬封墓门时还另有烟酒,封喜钱,美其名曰为全坟看中。开席致谢时坐上席。

成殓:入殓,有小殓和盛殓。在泾,三原地区逝者在入殓时身下要放七枚铜钱,口里含金元宝,珍珠或者是玉等,绊脚绳子要解开,手握打狗鞭。打狗鞭上还栓有一串干馍。这个是来对付黄泉路上的那些野狗和饿死鬼。铺金盖银等讲究。老人平时喜爱的随身物品也可以放入。

要先给寿材里边铺上细土细灰,柏树叶子。铺上黄色褥子,轻轻抬放入遗体,抽去遮面的苫布用衣物和卫生纸等把遗体夹实,脚下用胡基垫实寓意脚踏实地。另外还在脚下放一块用红纸包好的木炭。苫脸布随衣物一起入棺。

入殓时男女孝子不能哭泣,眼泪不能掉到逝者身上。

再就是逝者装棺入殓时,入殓要等重要亲属到场,看有没有特别要求的事,为什么重要的人要到场,其实这也是一个监督作用,看是不是正常死亡。放入棺材里,不盖盖子这就是小殓,最后再成殓。现在一般都先放到冰棺里。还有所有来客见最后一面瞻仰遗容的仪式。

戴孝入殓:亡者有父母健在,或父母一方健在,未能尽孝,亡者不分男女年龄,不分是否婚否。入殓时放一条白布带头上,也有装衣服里的或者拿手上。

入殓完成后孝子要跪地烧纸痛哭。

纸棍:男丁孝子手里都有一个白纸缠的小长棍,旁系孝子是黄色的。孙子辈的是红头的,重孙是全红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哭丧棍。我们叫”纸棍”。

成服:入殓后就要遵礼成服了,就是正式开始穿孝服了,这叫”成服”。

在泾阳、三原穿上孝衣孝服是不能进别人家门的,这是特别忌讳。

遵礼成服:仪式,奏乐,所有孝子跪灵前孝服齐全,跪拜。悼念词。

麻冠斩衰:关于子女为逝者戴孝有讲究,长子长孙头上要戴疙瘩帽子,儿子,女儿,孙子等直系算是重孝。古人是按五服分的。重孝子白衣长袍白鞋,孝布很长可至拖地。儿子披麻戴孝。女孝子白布包头并至拖地。重孝子腰间缠细麻绳,(披麻戴孝)长子长孙不但披麻戴孝,还头戴疙瘩帽子,身穿写有,"哀哀吾(母)父,养我功高。欲报深恩,昊天惘极"。字样的麻片或白纸做的褂子,这便是传说中的麻冠斩衰(衣)。

麻冠斩衰(衣)是后辈给长辈服丧时最重的孝服,周礼把孝服分为五个等级即"五服",这里的五服是专指后辈对逝者服孝的远近次序等级。三字经里就有"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戴孝的类别与期限:以家族的亲属远近有所差异。按”五服”分,一服是至亲者所服称之为斩缞,是儿子、女儿为父,承重孙为祖父,。之所以称斩,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这种孝服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做的,毛边,服三年。二服是齐缞,次于斩缞,服期一年、五个月和三个月,即夫为妻、(夫妻互戴孝现在没有了)孙为祖服一年,重孙为曾祖服五月,玄孙为高祖服三月。大功又次之,为三服,期九个月。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娘及已嫁的女为伯叔父等服之,又称为功服。四服,小功,凡本宗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个月,五服为鳃麻,为五服中最轻的是从侄子往下。

这个麻冠斩衣下葬完就可以脱去了。

(五服的另一个含义,说到出”五服”有人说就是五代人是不对的,”五服”应该是九族。过去有灭九族一说,应该是”五服”以内九族的人。出了”五服”就应该在九族以外了。)

鞔(man)鞋:重孝子除了穿孝服外还要把平时穿的鞋子用白布包起来,称为鞔鞋,鞔鞋都是拖着穿,现在有些人直接买成白鞋穿,这个不对。都是心灵手巧的妇女或老妇来鞔鞋。如果父母一方去世鞔前边一半,如果父母都去世了是全包,就全部鞔成白布,现在下葬完了就脱了。过去有的过完七灾,百日不等。

戴孝帽还有讲究,下葬完后就要把长孝收起来了,过七灾和百日时,每过一个期剪短一截,到百日时只剩一寸长,到头周年时光剩白圈圈了。到三年过后就可以全部脱了。

重孝子有很多忌讳,犯忌不吉利。比如不能娱乐,追逐嘻嘻、打打闹闹等。

重孝子在亲人刚去世这段时间是可以不用更衣洗漱的,可以蓬头垢面,农村人叫赃孝子。

在服丧期孝衣,孝帽,白鞋不能洗。

讣告:俗称“告讣”。我们这里叫"服牌",用白纸或白布把丧者生辰、品行、卒日、葬日、葬址、成服孝子姓名等竖写,贴在大门外,通告乡邻周知。下款写直系服孝的男女:母亲去世应该写哀子,父亲去世是写孤子,父母都去世了才写孤哀子,父亲先去世写孤哀子,母亲先去世写哀孤子。直系侄子侄女写:

贴白门:大门口是白色拱门。大门也要贴上白纸。如果逝者上有父母,白纸不能把大门贴满,只能贴三分之二的白纸。如果没有父母长辈要全部贴满。白对联,挂小白灯笼,如果不幸在亡者未安葬或安葬不久(百日内)又有家人去世,需要再一次办丧事时,要在大门内侧另糊一个假门,因为他能不出一个门。

挽幛和挽联:挽幛是挂大门外或过道等的大幅挽联,横幅,竖幅。挽联是贴在花圈,门口拱门和灵堂两侧的白对联。

没过三年家门口不能挂红灯笼,贴红对联。如果过年想贴对联,(过去是)可以贴黄色的。一般也没人贴黄色的对联。等到过三年时,不贴白门,门口红对联,红小灯笼从灵堂至大门口。红拱门。

佛搂:入殓成服的同时设灵堂,在灵堂前正中有一个纸做的古式楼房,叫纸楼,楼楼。过去叫佛楼,这是儿子准备的,楼楼后边撑着席子,帐子之类,其上两边有挽联,挽联常为“音容永隔泪难禁,灵柩将离病无极”或“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之类,横额为“音容宛在”或“德高望重”。

楼楼也叫“佛阁”。佛搂前边放一方桌作为祭台。列祖列宗牌位(灵牌)和逝者的照片,陈设祭品,祭品前左右各点一根蜡烛,蜡烛中间放置一座香炉,香火插于其中。这时要放一个瓦盆在灵前,整个在家里烧的纸钱都要放入瓦盆里。一般楼楼过七期,或百日时在坟上烧了。

一般人刚去世时在祭台前挂一个写有大大的"奠"字的布或纸。那么为什么要在这里个”奠”字而不写”祭”呢?

“祭”和“奠”两字的含义差别不大,都有祭拜、悼念、祈福的意思。

”奠”字的意思表示就在停在原地方祭奠,专门指从死亡到下葬这个时间的祭祀参拜活动的位置,”奠”字是‘上西天’三个字连在一起的草写,将‘奠’字拆开就是‘上西天’三个字。西去就是死亡之意。

简单来说,逝者下葬之前要用“奠”,下葬之后要用“祭”。

“奠”字上中下三部分结合起来,含义就是拿来酒肉祭祀逝者或神灵,向他们祈福。凡是用到“祭”字的人,都是跟逝者关系亲密的人。

有些棺木上也有”奠”字,花圈中间的”奠”字,这个没有特定意义,我们古代祭祀活动没有花圈,花圈是西方传入的,在花圈上的这个”奠”字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是展现中华文化的意思。 是我们的文化符号。

入殓后长明灯放在灵柩前的下边,长明灯随下葬一起到墓室。

第一部分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