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起源地及宗族迁徙路线,王氏源流及迁徙分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21:58:54


  到魏晋、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由偏远地区内迁。先后改为王姓的少数民族支系有居于河南的鲜卑族可频氏,居于陕西冯翔(今陕西大荔)的西羌大族钳耳族,居于营州(今辽宁朝阳)的朝鲜族,居于安东(今辽宁辽 阳)的回纥族阿布思氏,居于云南大理的白族等。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也有改姓王氏者。此外,在回族、白族、布衣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王姓的来源。

  出自乌桓族(又称乌丸)的,分布于太原郡祁县一带。南北朝时,王神念,初仕于北魏,后仕梁,即属于这一支。其子王僧辩,仕梁,官至太尉。其裔孙王珪、王涯,都官至唐代的宰相。王世充原本西域胡支氏,入主中原后,冒姓为王氏。还有出自唐代回纥阿布思族的冒姓为王者,这支王氏主要分布在古安东(辽宁东南)一带,五代时,后梁越王王锐即是其后裔。另外,五代时人刘去非,改姓名为王保义,后,子孙皆为王姓,等等。

  在宋代以前,地方行政区划以郡为主。一提起王姓,便称有二十一郡望。传统二十一郡望所指的地区大致分布如下:


王氏起源地及宗族迁徙路线,王氏源流及迁徙分布(5)

  太原:王氏以太原为郡望者,多称太原晋阳人或太原祁我。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市郊区一带,祁即今山西祁县,在太原市南。

  琅邪:琅邪王氏向称祖居琅邪临沂都乡南仁里,亦即今山东费县东。

  北海:北海王氏世居北海剧县,即今山东昌乐县西。

  陈留:陈留王氏世居陈留浚仪,即今河南开封市。

  东海:东海王氏世居东海郯县,即今山东郯城县。

  高平:高平王氏世居高平郡,汉魏时属山阳郡,即山东巨野县南。

  京兆:京兆王氏分为京兆郡霸城、新丰、蓝田、杜陵四支,分别相当于今陕西西安市东北、临潼县东北、蓝田县柳城、长安县东北杜陵。四支之中,以霸城和杜陵两支最知名。

  天水:天水王氏世居天水郡上县,即今甘肃天水市。

  东平:东平王氏世居东平郡新桃县,即今东平县一带。

  新蔡:新蔡王氏世居今河南新蔡县。

  山阳:山阳王氏世居今山东滕州市西。

  中山:中山王氏世居今河北定县。

  章武:章武王氏世居今河北行唐县。

  东莱:东莱王氏即东莱曲城王氏,世居今山东掖县东北。

  河东:河东王氏世居河东猗氏县,亦即今山西临猗县南。

  金城:金城王氏世居金城郡直城县,亦即今陕西汉阴县。

  广汉:广汉王氏即广汉郡县王氏,世居今四川中江县东南。

  长沙:长沙王氏世居今湖南长沙市。

  堂邑:堂邑王氏世居今江苏六合北。

  河南:河南王氏即河南郡王氏,世居河南洛阳市。

  其中,太原、琅邪王氏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留,齐王田和之后,东海出自姬姓,高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殷王子比干之后,又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共二十一望。直到民国,尽管王氏源头众多、族派纷繁,仍以这些传统郡号指称王氏二十一望。

王氏起源地及宗族迁徙路线,王氏源流及迁徙分布(6)

  琅邪王氏:王元为避乱,迁居琅邪皋虞城(今山东即墨),为琅邪王氏祖。王元四世孙王吉,为东汉时谏议大夫,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王祥以孝为名,其为治母病而“卧冰求鱼”,成为家喻户晓的孝的典范之一,在西晋时曾被树为旗帜。王祥的从祖兄弟王雄之孙王戎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与大名士阮籍是相差20 岁的忘年之交。王戎的从兄王衍是西晋有名的清谈家,王衍的女儿是惠帝的太子妃,王氏一门由此仕途腾达。

  东晋建立后,王览的孙子王导、王敦因协助司马睿建国有功而被委以要职 ,分掌军政大权,形成了与司马氏共天下的局面。琅琊王氏传至王导,举族南渡,相东晋元帝于金陵,是为“王氏金陵祖”。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自是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号为“乌衣巷世家。”

  司马氏怕王氏权重镇主,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遏制,终于使琅邪王氏在晋成帝年间离开了东晋政治权力的中心。政治上失了势,琅邪王氏又在文化上发展了起来。王览的后代王导是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弟子 ,王志的从侄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将琅邪王氏的书法艺术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后,琅邪王氏家庭中书法家辈出,影响深远。

  南北朝时期,王导的六世孙王肃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并娶孝文帝之妹陈留长公主为妻。王肃的女儿被宣武帝讷为夫人,孙女又嫁给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为 东、西魏之后,琅邪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真正走向衰落。

王氏起源地及宗族迁徙路线,王氏源流及迁徙分布(7)

  京兆王氏:亦为姬姓传人,据说其始姐是战国时期的魏公子无忌。秦灭六国之后,无忌的子孙逃至泰山,始以王为姓。西汉时,泰山王姓被迁至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因此地属京兆尹,后来便被称为京兆王氏。

  凤阁王家世居京兆郡霸城县(一作霸陵,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后徙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咸阳凤歧原(今陕西咸阳市一带)、汲郡(今河南卫辉市)等地。凤阁王家起于汉宣帝时济南太宋王贤。王贤是魏公子无忌玄孙,祖卑子,始姓王氏。卑子九世孙遵,后汉河南尹。遵生鲂,鲂生某,某生景,景生均。均后八世,衰落不显,至北朝,有同州刺史王罴,追随宇文恭任骠骑大将军,进位柱国,生三子:谟、轨、文楷。谟袭爵,轨仕隋官至东郡通守,文楷官起部郎。王罴孙王述在帮助杨坚代周建隋中立有大功,被授予军职。其后,京兆王氏族人在隋唐两代显示出了超人的文韬武略,名人辈出。在从唐朝建立到大中年间的200多年中,京兆王氏家庭有18人登进士科,30多人登台省之位。唐玄宗年间,这个家庭中有3人曾任凤阁舍人,故京兆王氏之被称为凤阁王家。随着唐王朝的消亡,京兆王氏也渐渐销声匿迹。

  与凤阁王家同源,后汉河南尹王遵十一世孙直也世居京兆,官至瓜州刺史,子孙亦贵显唐代。其中有名王德真者,是其孙,在高宗和武后时两任宰相。《新唐书宰相系表》说,王姓在唐代,最著名的有三支:一曰琅邪王氏,二曰太原王氏,三曰京兆王氏。这实际上是为当时的王姓家族排座次。

王氏起源地及宗族迁徙路线,王氏源流及迁徙分布(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