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名为张女士的患者遭遇了一次不寻常的体验。一早,她突遇强烈的发热感,觉得即使是羽绒衣和围巾也变得过于闷热,于是急忙脱去。但不久,她又被一股剧烈的寒意袭击,不得不再次穿上那些保暖的衣物。起初,张女士认为这仅仅是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正常反应,故未予以重视。然而,她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体温波动可能指示着身体的某种异常。这种交替出现的发热与发冷的症状,并未如她所期望的那样自然消退,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她极大的焦虑。
什么是疟疾?疟疾,俗称为“冷热病”或“打摆子”,是在夏季和秋季高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根据其发作的周期性特征,可以被分类为三种类型: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感染疟疾的人,最典型的初期症状包括剧烈的寒颤,医学上称之为“寒战”。这种状态大约持续数分钟后,患者会迅速进入高热阶段,体温可急剧升高至40℃。随后,经过3到4小时的高热后,患者会出现大量出汗,体温逐渐回落至正常范围。因此,“寒战、高热、出汗”构成了疟疾典型的病发“三阶段”。除了这三个主要症状,患者还可能经历乏力、食欲不振、头晕、以及背部和四肢的疼痛。在儿童中,疟疾可能导致发作性抽搐。而对于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神志不清,甚至威胁生命。
疟疾一般有哪些症状?在疟疾发作之前,许多人会经历一系列前兆症状,包括疲劳、头疼、肌肉疼痛、食欲减退和焦躁不安,尽管也有病例显示这些症状不太明显。疟疾的急性发作阶段特征性地分为三个阶段:寒颤期、高热期和汗出期。寒颤期:此时,病人会开始感觉寒冷,随后出现剧烈的寒战和全身颤抖,这一阶段可以从10分钟延续到2小时。患者可能会因为寒冷感而急需覆盖多层棉被,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难以缓解。此期间,病人可能会全身酸痛、面色苍白,并出现口唇及指甲发绀,伴随心跳加速和体温升高的现象。
高热期:随着寒颤消退,病人会感到全身发热,面色由苍白变为潮红,口唇和指甲的发绀也会消失。这一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疼、口渴、心跳加速和呼吸急促,体温可能上升至40℃。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到3小时,甚至更久。某些情况下,病人会表现出烦躁不安、*乃至抽搐和语无伦次。汗出期:在高温之后,患者将经历大量出汗,衣服完全湿透,体温迅速下降,有时甚至低于正常水平,随之而来的症状也会逐渐消失。此阶段过后,病人通常会感到极度疲惫并希望休息,休息后一般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