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由来,它的主人公是,有的说是齐威王,有的说是楚庄王。经过调查它的主人公是楚国国君楚庄王。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在位(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是当时春秋“五霸”之一。
这个故事讲的是楚庄王继位三年了,一天到晚不是提着笼子架着鸟,就是东玩玩,西玩玩,就像一个富家公子,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务正业。下面的大臣都急死了,各个都上门去劝他,“大王,你要为国家大事为主”,可是楚庄王只是点头,“知道了”。过后照样提笼架鸟,我行我素,底下大臣接连不断劝他,意思差不多都是希望他重视国家,不能误了朝政,楚庄听多了,最后都不理他们,并且告诉那些大臣,若还是老生常谈就不要来了。就这样楚庄王不理朝政,大臣都没有办法,这时有位楚国右司马,也去劝楚庄王。
楚庄王不高兴的接见了右司马,看看他到底说什么,如果还是那一套,立刻要惩罚他,只见右司马说,“大王,我讲一个故事,”哦!楚庄王抬头,示意右司马继续说,右司马一看有戏,接着说,“南方阜山上停了一只鸟,三年没有展开翅膀不飞又不叫,这是为什么,大王您知道吗”?这时的楚庄王答到“这只鸟一直在观察,了解一切情况,到时它会一飞必然冲上云霄,一鸣必定震惊世人”。
从此以后,楚庄王一心一意听取朝政,发布、废止各种政令,选拔人才,打击贪官污吏,使得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为一个美好的令人上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