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墨谈历史,每天一篇原创历史文章。
商鞅本名公孙鞅,原本是卫国的一个法学家。在公孙鞅学成之后,首先到了魏国,他想帮助魏国国君进行改革。但是当时的魏国内忧外患,内部环境并不允许国家进行大范围的调整。
在同一时间,秦国在秦孝公的带领下逐渐崛起。公孙鞅便投奔秦国,想在秦孝公门下效力。最终在一个太监地推荐下,见到了秦孝公。他最开始几年并没有向秦孝公有什么实质性的革新建议,他在观察秦国和秦孝公。直到秦孝公解决了内忧外患,外部没有少数民族的侵扰,内部深得民心,受到人民的拥戴。并且秦孝公还自己进行了祭祀的改革,每年将祭祀秦国祖先的肉食,分享给了一起祭祀的朝臣们。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高的荣耀。
公孙鞅此时认为秦国和秦孝公都是值得依赖的,都是可以依靠的。辅佐秦孝公会给自己,给秦国带来很大的好处。于是他不再隐藏下去。主动找到了秦孝公,并和他一起商量秦国改革的事情。
秦孝公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一心为了秦国的繁荣和富强而操劳。此时,商鞅的献计献策。正中秦孝公的下怀。因为他正想找一个有才计有谋略,并且懂得变法的人来帮助自己。虽然公孙鞅在秦国已经三年了。并且这三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但是秦孝公依然重用了商鞅。他把秦国富强的希望押注在了公孙鞅的身上。
而此时的商鞅,也没有负了秦孝公的期望。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深入民众一线,全面了解了秦国的国情。他提出了七条秦国变法的主要内容。而就是这七条变法的主要内容。使秦国从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升级成为了一个封建制的国家。并且带领秦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同时也给商鞅惨死于非命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
下面让今墨谈历史带大家一条一条来解读商鞅的这七条主要的变法内容。看看里面到底暗藏了哪些玄机。
第一条,完全度弃井田制。国家分给每个成年农民田百亩(相当于今约8亩),可以在百亩土地上自由轮换耕种。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条很好理解。但也是最为至关重要的一条。在以前奴隶制社会时期,一个国家的所有土地都属于国君所拥有,而这个国君大多数的子民实质上都是国君的奴隶。这些奴隶只能工作,而不能求回报。国君赋予他们的也仅仅是每日的温饱而已。而商鞅的这第一条变法内容。将国家的土地变成了民众的个人的土地。说白了就是耕者有其田。民众只要按时按量的给国家交够足够的税务粮食之后你,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并且土地是每个人的私有财产,可以自由地买卖。这一举极大地刺激了民众的劳动热情。秦国的粮食产量在变法以后翻了好几翻,除了干旱,洪水等极端情况外,彻底解决了秦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条,整编全国户籍,一家有两个壮丁的必须分居,不然要加倍征收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