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鸡不成宴”是岭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俗语,可见人们对于鸡肉的喜爱。
但社交媒体上关于鸡肉的“流言蜚语”却从来没停过,有说“吃鸡肉会致癌”,有说“速成鸡都是打了激素”……
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吃鸡肉?
吃鸡危害大?牛津大学:吃鸡或增加3种癌风险鸡肉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优质蛋白含量为23.3/100g,与人体氨基酸非常接近。相比之下,其蛋白质含量远超猪肉、牛肉和羊肉等红肉。
此外,鸡肉的脂肪含量仅为9.6/100g。除了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外,鸡肉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C、钙和磷脂等营养成分,人体吸收率高且易于消化。
既然鸡肉营养丰富且对健康有利,为什么会传它致癌呢?原来这说法是源自2019年英国牛津大学公开发布在《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的一项研究。
研究学者对50万人进行了观察性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其中有23117人患癌。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人们每日多进食30g的禽肉,黑色素瘤的罹患风险提升20%,前列腺癌的罹患风险提升11%,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罹患风险也提升了26%。
当初研究发表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及讨论,此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禽肉对人类健康有益,这还是第一次有研究指出进食禽肉与癌症发生有关。
鸡肉真的不能吃了吗?其实,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它的结果并不能直接证明吃鸡肉会导致癌症发生。而且研究中也强调了“禽肉和癌症风险正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所以,鸡肉真不是致癌物,正常情况下,吃鸡肉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速成鸡是吃激素长大的,会致癌、性早熟?看到这里,一些人可能会提出质疑,认为正常的鸡肯定没问题,但现在不少鸡都是速成鸡,那激素含量可高了……
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解释,鸡的生长速度与其品种密切相关。人们常说的“速成鸡”或“激素鸡”,实际上指的是白羽鸡。这种鸡最早是从国外引进的,经过多年的遗传育种以及饲料改良、环境升级等措施,已具备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所以,40多天就能出栏属于正常现象,并非打了激素的原因。
更何况,给鸡喂食激素或注射激素,并不会使鸡的生长速度加快,反而可能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加重心血管、肝脏负担,进而提升鸡的死亡率。
我国《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
由于成本高且违法,技术要求也比较复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相信没有几个养殖户会去做。
因此,只要消费者从正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鸡禽产品,完全是可以放心食用。
这2种肉,别吃太多吃肉乃人生一大乐事,学会科学吃肉,有利于身体健康。而生活中也确实有些肉类是不宜多吃的。
1.红肉
红肉系指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包括兔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因为其脂肪含量较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即“可能会对人体致癌”。
虽然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可提升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但癌症是一种多因素协同引发的疾病,致癌分类仅表示可能会提升患癌风险,并不意味“吃了就一定会得癌症”。
红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铁、锌等营养成分,并非完全不能食用,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尽量选择瘦肉而非肥肉,并与蔬菜搭配,以保持营养摄入均衡。
2.加工肉制品
经过深加工的肉制品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多项研究指出,人们若每日进食50克加工肉制品,患直肠癌的风险将提升。
常见的培根、午餐肉、腊肠、腌肉等都属于加工肉制品,它们不仅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且在制作过程中还会加入大量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经常过量摄入这些成分可能提升患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