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为什么是一个皇帝,宋神宗怎么当上皇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0 00:03:05

从辈分来看,三人应该是这样的:高太后、宋神宗、宋哲宗。

从掌权的时间先后来看,顺序是这样的:宋神宗、高太后、宋哲宗。

祖孙三代人应该都不算昏君,在政治上都比较有作为,各自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因为祖孙三代人之间互不买账,却造成了北宋快速灭亡的悲剧。

宋神宗为什么是一个皇帝,宋神宗怎么当上皇帝(1)

(宋神宗)

宋神宗的历史功绩是不用质疑的。宋神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皇帝。

当时宋朝已经处在了积贫积弱的状态下,财政收入严重不足,而各种各样的支出又特别多。尤其是冗官、冗兵这两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

说起来,这些都是祖上留下来的烂摊子。宋朝的官职体系,起码可以缩减三分之二。只是由于宋朝初年,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同时为了避免武将掌权和夺权,因此才出现了大量给知识分子封官,造成冗官这一现象。

另外,宋朝定都在开封,开封无险可守,因此必须在京城周围安置大量的禁军。同时,宋朝由于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所以宋朝也需要在边关上安置非常多的军队。宋朝采用的又是募兵制,军队不能通过生产养活自己,需要财政掏钱支付。所以宋朝的军队,就需要花非常多的钱。

如果是别的皇帝,出现了这种现象是没办法改变的,宋神宗却积极倡导改革。并且在改革过程中,积极支持王安石,让王安石通过变法,改变这种糟糕的面貌。

为什么我们说别的皇帝不太愿意走改革这条路呢?除了因为思想守旧,要坚持祖宗的那套规矩不想改变之外,还因为一旦进行改革,必然会形成新的权臣。新的权臣,必然对皇位的稳定是一种威胁。而宋神宗为了让改革能够快速推进,却极力地树立王安石的权威,让王安石成为权臣。这一点,没有魄力的人是做不到的。

所以,尽管宋神宗本身有很多毛病,但是他也不愧是一个贤明的君王。

高太后也是历史上非常贤明的太后。女子执掌朝政,本身就不太容易。古代女子的地位比较低,哪怕是太后,因为是女子,所以一旦执掌朝政,必然引起皇室成员以及朝中大臣的反感,他们必然会反对她。在这种情况下,太后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威,多半会培植自己娘家的势力。通过培植娘家势力,使自己的权力变大。比如吕后就通过培养吕家的势力,希望掌控朝政。武则天也是极力培养武家的势力。

但是,高太后刚好相反。高太后努力限制高家势力。哪怕朝中大臣认为,高太后的舅子都是能人,值得重视和提拔,但高太后依然不愿意。

宋神宗为什么是一个皇帝,宋神宗怎么当上皇帝(2)

(高太后)

高太后这样做,就是向天下人表一个姿态,她做事并不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而是为了保卫宋朝的江山。

高太后还是一位十分识才的贤后。比如,她对司马光的重用,就是因为她看出司马光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能够维护传统道德。另外,高太后最著名的,还有对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保护。苏东坡才华横溢,但是一生仕途非常坎坷,几乎从他走上仕途开始,就饱受打击。而在高太后执政期间,他却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高太后好好地把苏东坡保护了起来,让他在朝中担任过两个尚书,同时还把他安排在杭州去当封疆大吏,对苏东坡极为重视。

也正是高太后对苏东坡的重视,使得苏东坡虽然人生坎坷,但他的性命终于保全,最后得到了善终,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

宋哲宗当皇帝的时候,虽然没有宋神宗和高太后执政的时候那么亲民,但是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守成之君,整个国家基本上还能够保持稳定。而且在边关上也很有作为,比如让西夏臣服于宋朝。

总之,祖孙三代君王,各自在政治上都还比较有作为,都还算是不错的君王,至少把他们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君王中去排序的话,他们应该是排在前面的。

不过可惜的是,这祖孙三代人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由于在掌权的时候互不买账,所以造成了整个朝廷大臣们之间的思想大混乱。大臣们之间也染上了这样的毛病,互不买账,互相倾压。最终传到宋徽宗的时候,朝廷中出现了奸臣当道的现象,同时宋徽宗又贪图享乐,玩心十足,大兴土木,使得宋朝本来财政就非常困难,因此最终造成了宋朝极快地走向了覆灭。

宋神宗为什么是一个皇帝,宋神宗怎么当上皇帝(3)

(宋哲宗)

那么,这三人为什么互不买账呢?

宋神宗看到了国家出现很大的毛病,致力于改革,这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改革,宋朝只会陷入窘境,宋神宗的想法并没有问题。

但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本身又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很多做法不太符合封建社会传统的价值观。用仁君的标准来评价的话,也是不太符合的。从司马光给王安石的回信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司马光批评王安石变法是与民争利,就是与老百姓抢夺财富。司马光批评王安石,其实也是在批评宋神宗。在司马光看来,只有昏君才与老百姓抢夺财富。

高太后是支持司马光的,观点和司马光高度一致。

事实上,高太后、司马光与宋神宗、王安石的争执,准确地说,就是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争执。高太后、司马光坚持理想主义,坚守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尧舜之道,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宋神宗、王安石坚持实用主义,认为只有让大家有饭吃,渡过财政危机,才是当务之急。

个人认为,显然宋神宗、王安石的做法更好一些。但是由于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并没能让老百姓变得更富裕,反而形成了一种与民争利的局面,所以,他们被高太后、司马光否定,也是理所当然的。

宋哲宗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他又废除了他奶奶的那一套,改为坚持他父亲的那一套。宋哲宗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争执,而是多少有些个人意气用事。

由于他当皇帝的时候,奶奶垂帘听政。虽然他这个奶奶在政治上还比较清明,但是宋哲宗总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宋朝的垂帘听政,太后与皇帝是对着坐的。所以每次上朝的时候,大臣们都把屁股对着皇帝宋哲宗,这就是对宋哲宗的不重视。再加上他又看到他的奶奶把他的父亲完全否定了,他的心里就更不高兴,所以高太后去世后,他又废掉了他奶奶的那一套,改为父亲那一套。

由于三位君王互不买账,大臣们当然也就无所适从。不但互不买账,还变成了人事倾压。之前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争斗,现在就完全变味了。无论是坚持理想主义的,还是坚持实用主义的,都不吃香了,吃香的变成了蔡京、童贯这样一帮溜须拍马的奸臣。

当朝廷中奸臣当道,当官的只为了升官发财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国家离灭亡也不远了。

本来是三个贤明的人,但是把家庭矛盾上升到国家矛盾,最终造成了国家的灭亡。这事想想,确实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