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代父从军
而且在作者有意渲染的气氛中,人物的心情也可以间接得到显现。如复沓很繁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如取消重叠形式,只用“旦辞爷娘去”和“暮至黑山头”两句,就叙事而言,也很完整了,但缺少了很多意味。而运用重复手法,把路程分为两段来写,就把木兰缱绻难舍、深入心灵的思亲之情准确地反映出来了,其他如“阿爷无大儿”两句,也是为了强调情况的严重性,以及木兰替父从军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开我东阁门”两句,则通过木兰惊喜和迫不及待的一连串动作,生动地描画出她久别还家后无限欣喜的心情。所以,巧妙地使用朴拙的重复手法,为《木兰诗》平添了奇妙的意趣。
木兰代父从军
实中有虚的夸张
传奇文学一般都采用夸张的手法,《木兰诗》也不例外。但它的夸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添枝加叶,即基于生活的艺术放大,以此突出事件的意义,塑造传奇英雄形象。买鞍和马的叙述显然用了夸张手法,战马及鞍具须在东、西、南、北四处才能购齐,而一市又只能买一物,这未免过于巧合。然而如此写来,不仅能烘托出紧张的战争气氛,而且北方民族向来以为“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折杨柳歌辞》),出于对马的珍爱,主人公在买马时自然要作一番慎重的挑选。所以木兰买马备鞍的情节虽属夸张,但仍基于现实的生活。再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也不合情理,但非如此夸张,不足以表现老父名列军籍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接着再写木兰毅然替父从军,也就顺理成章了。“策勋十二转”是极言封爵之高,本非实事,可是有了这番夸说作比衬,木兰不受高官厚禄的封赏,但求还家与亲人团聚的要求才显得格外可贵。
木兰代父从军
寓奇于淡的譬喻
在《木兰诗》的末尾,主人公有这样四句自白:“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句富有情趣的譬喻,对木兰的从军壮举作了热烈的赞扬。木兰改装从军,历经九死一生,建立了惊天动地的奇功,成为一位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然而,这些在木兰看来,不过是一桩不足为奇的平淡小事,就象雄兔与雌兔在一起奔跑,如何能把它们分辨清楚?似乎她窃以自喜、颇为得意的只是瞒过了众人的眼目,使人莫辨雄雌的小花招。如果木兰沾沾自喜的是她的卓著战功,即与“木兰不用尚书郎”、弃富贵如敝履的平民精神发生了矛盾。而用此譬喻,就使全诗题旨贯通,并在一片烂漫的天真中,使作品的传奇性与人民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表现了北方人民骤勇、豪爽的性格,着力歌颂了勇敢善战、功成不受赏的英雄气概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平民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