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熙凤的迟到也确实收获了具体的效果,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立刻引起了林黛玉的注意,也正是因为她的特殊出场,贾母对她的介绍也不完全同于其他姊妹,且看原文: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黛玉正不知以何称谓,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第三回
这个情节很有趣,贾母开玩笑地让林黛玉称王熙凤“凤辣子”就行,可林黛玉初进贾府,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如何敢真的就以“凤辣子”相称,幸亏其他姊妹主动提醒她这是“琏二嫂子”,林黛玉这才知晓王熙凤的真实身份,这个过程暗示了两个信息:
第一,王熙凤和贾母关系甚好,祖孙两人堪称“忘年交”,所以才敢这般玩笑戏谑。
第二,王熙凤在贾府很有地位,其他人均恭敬缄默,唯独王熙凤敢打破这个氛围,而且还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都在的情况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敢做的,王熙凤仅凭此举动,便足以证明自己在贾府举足轻重之地位。
王熙凤通过“迟到”这一举动,宣示了自己在荣国府的独特地位,给林黛玉留下深刻印象,这就为其后王熙凤与林黛玉之间的密切交往埋下了伏笔。
王熙凤对黛玉的“安慰”王熙凤市侩狡猾,做任何事情都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这一性格特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中也展现地淋漓尽致。
林黛玉能来贾府,全是因为贾敏去世,而且贾敏还是贾母最为疼爱的女儿,包括贾母向林黛玉说起贾敏时,也是言之凿凿地称“我所疼爱者,唯有你母”,注意细节,不是“最爱你母”,而是“唯有你母”,可见贾母对这个小女儿有多么疼爱,既有这个前提,则必然会爱屋及乌,将当年对贾敏的全部疼爱放在林黛玉身上。
王熙凤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有很多举动看似实在关心林黛玉,实则是在讨好贾母。比如刚见林黛玉,王熙凤就用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将林黛玉捧上天,但紧接着又加上一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异常巧妙地将夸赞对象从林黛玉转向了贾母,而阿凤后面的话则更为经典,且看原文:
凤姐道:“只可怜我这妹妹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才劝住了,快再休提这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就都在她身上了,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的手。——第三回
王熙凤自知贾母为贾敏亡故,心中悲伤,她自己要讨个好儿,于是刻意提起贾敏之死,又是流泪,又是感叹,其本质皆是附和贾母的心意,但她没有料到的是,在她来之前,贾母早已抱着黛玉哭了许久,刚刚才好(王熙凤因迟到,错过了这一幕),所以被贾母轻言责备后,王熙凤的反应很迅速,她立刻“转悲为喜”!
“转悲为喜”就这么四个字,就足以看出王熙凤刚才所流的眼泪到底是真是假,她的所有举动,全部围绕了贾母的心思在转,一听闻贾母说起林黛玉远路而来,她赶紧转变拍马屁的方向,拉着黛玉的手就开始安慰,问黛玉今年几岁了?上过学没?吃什么药?还亲自为其捧茶捧果,在贾母跟前,她尽全力表现自己对黛玉的关心,其性情狡黠,一览无遗。
王熙凤给林黛玉准备“缎子”紧随其后,王熙凤的第三个谎言要开始了。彼时王夫人也在一旁,看见贾母如此关心黛玉,便也想要略表心意,于是王夫人让王熙凤准备几匹缎子,给林黛玉做几件衣裳,可王熙凤的回答仍是滴水不漏,且看书中记载:
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完了不曾?”熙凤道:“月钱也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到昨日太太说的那样,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熙凤道:“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