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画面描述,天净沙秋思用自己的话描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00:39:09

天净沙秋思画面描述,天净沙秋思用自己的话描述(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属名词罗列,为啥给人感觉意境悠远?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作“秋思之祖”,以前就这篇小令写过赏析文章,也分析过他这种奇特的名词罗列写景方法。

这其实是古诗词比较常见的一种写景方法。光是名词罗列,就能给出一整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甚至注入感情。这种方式看似不符合语法结构,却能产生的独特的效果。

名词罗列法,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只是这首《秋思》实在太过有名,而且运用镜头到极致,就特别明显。但是这种写景法从初创到后来的发展,其实是分出了不同的用法的。

天净沙秋思画面描述,天净沙秋思用自己的话描述(2)

这种写法,就个人所知,较早出现是在晚唐时期,杜牧的诗《忆游朱坡四韵》:

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

猎逢韩嫣骑,树识馆陶园。

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这其中的首联“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就使用过这种写景方法,但是杜牧这两句并非简单的名词罗列,而是在名词的下面暗藏着逻辑关系,只是把动词省略掉了。可能是受五言的限制,也可能就是这么写的,如今我们可以归入“诗家语”的一种特殊形式。

当我们翻译成白话文时,会自动增补连接起这些名词之间的动词,达到表意清晰:“秋草长满了回家的路,覆盎门掩映在夕阳之下。”

不过也还有另外的用法。

天净沙秋思画面描述,天净沙秋思用自己的话描述(3)

我们再看晚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都是名词,注意并非“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么简单,我们甚至可以拆分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来看待名词的罗列,当然没必要那么细分,因为“鸡声”是偏正结构合成词,不过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的精工对仗。那么这些名词意象之间有没有动态的关系,需要添加动词来表示相互作用才能通读呢?

其实不需要。意像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平等的,大家一起构建了一整幅清晨山间茅店小桥的清冷画面,从声音到颜色,从大的景象再到小的景致,共同勾画一幅早间出行的画面。

只能惊叹温八叉是个中高手。

天净沙秋思画面描述,天净沙秋思用自己的话描述(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