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是获得外国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中国当代作家。作为他的忠实粉丝,必须要讲讲余华那些令人震撼的作品。
《黄昏里的男孩》
豆瓣评分8.2
回忆在岁月消逝后出现,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仅仅只是象征。
看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过程是痛苦的,找不到原因,但是有感受。故事采用倒叙手法,水果摊儿商贩孙福,捉住了偷苹果的小男孩儿,折断其一个手指,之后又用绳子绑住他,逼迫他站在摊位前一直大喊自己是个小偷,直到太阳落山。这个孙福收摊儿后放开男孩,男孩儿却起不来了,而且期间无人问津。五年前,孙福的儿子淹死了,之后老婆和剃头匠跑了,只留下了他……
《在细雨中呼喊》
豆瓣评分8.4
我突然发现了逃跑的意义,它使惩罚变得遥远,同时又延伸了快乐。
《在细雨中呼喊》被法国文化交流部授予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小说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活着》
豆瓣评分9.4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作者让我们看见了人生的悲苦,看见了底层人民的乐观和坚强,看见了生命的柔韧,看见了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评分9.0
一乐看到了胜利饭店明亮的灯光,他小心翼翼地问许三观: “爹,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吃面条?”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看完这本书,让人想到了《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一段话,“世界是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 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
《兄弟》
豆瓣评分8.3
李光头听着宋钢的脚步渐渐走远,一个九岁男孩的脚步,走去时轻的像鸭子的脚步。
小说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看过的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书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