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余华
余华是当代著名作家,他创作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文成》等长篇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2014年,余华凭借《第七天》,荣获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近些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同样深受观众追捧。
鲜为人知的是,余华成名前是浙江一个小镇上的牙医。5年间共为患者拔牙超过1万颗。是什么契机让他走上了文学道路?在经受离异之痛后,第二任妻子如何助他名震文坛?
01余华祖籍山东高唐,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他两岁时因父母工作调动,举家迁往浙江省海盐县。余华的父亲名叫华自治,母亲名叫余佩文,两人都是医生。
余家共有两个男孩,余华的哥哥名叫华旭。
余华与父亲和哥哥
因为父母是双职工,没人照看孩子,大人白天上班去了,余华和哥哥就被锁在家里。
在密闭的屋子里很无聊,小哥俩一会拳头相向,一会又并肩站在窗口看风景。
那时余家住的算是“景观房”,窗外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余华羡慕在田里劳动的老爷爷,羡慕田埂上自由嬉戏的小狗。
后来哥哥开始上学了,父母不再将他们锁在屋里。余华经常跟在哥哥身后,提前感受校园生活。
哥哥在教室里上课,他就趴在教室外的大杨树下逗蚂蚁。有次上课,哥哥让余华与自己并肩坐在一张凳子上。老师很生气,批评了哥哥。
华旭表现得很淡然,几天后他又让弟弟跟自己一起上课,余华害怕老师凶狠的样子,摇着小脑袋坚决不肯进教室。
海盐西大街
不久,余华的父母将家搬到了医院,家门口不远处就是太平间。三天两头门外就会传来生离死别的哭声,刚开始余华还有些害怕,吓得直往哥哥身后躲。
次数多了,余华也就习惯了,对死亡看得很淡。夏天家里热得睡不着,余华几次带着枕席去太平间午睡。那里果然很清凉,他睡得非常舒服。
多年后,余华读到了德国诗人海涅的诗“生活是痛苦的白天/死亡是凉爽的夜晚……”,他对这行文字感触很深。
1967年余华上小学了,那时他和哥哥仍然很顽皮。医院的院子里有个堆放稻草的房子,余华和哥哥经常在里面翻跟头,从草垛上滑下来玩“土滑梯”。
一天兄弟俩“设计”了一款游戏:哥哥划火柴点燃一根稻草,余华扮成消防员,对着火苗小便,将火浇灭。
然而实际操作中,兄弟俩配合出现失误。哥哥点燃稻草后,余华无法将小便精准撒到火苗上。结果那根稻草迅速引燃了周围的稻草,风一吹,火焰腾的一声窜到了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