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余华
余华和哥哥见大事不好,连哭带喊的往外跑。好在医院的工作人员扑救及时,大火只烧掉草房子,没有造成其他损失。
当天,余华和哥哥都被父亲结结实实“教训”了一通。
02后来余华小小年纪学会了“表演”,干了坏事后担心挨打,他就在父亲面前装病,说自己发烧头痛。父亲用手一探他的额头,斥责他在撒谎。
随即他又说肚子疼,父亲按照检查阑尾炎的方法,用手按儿子的腹部,按到哪里余华就说哪里疼。如此一来,余华患阑尾炎算是被坐实了。
那天余华的手脚被固定在手术台上,母亲给他注射麻醉剂,遗憾地说:他长大后不能当飞行员了。
余华一看事闹大了,连忙改口说自己肚子不疼了。但为时已晚,他小小年纪就失去了阑尾。
余华的母校
从小学到中学,余华一直成绩平平,与班上其他孩子别无二致,老师和同学谁也想不到,若干年后他会成为名震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
1977年11月21日,高中毕业的余华迈进了高考考场。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全国考生总数达到惊人的573万,高校仅录取27万,比例为4.7%,真可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不出所料,那年余华高考落榜了。
为给儿子谋条出路,不久华自治托熟人,让余华到海盐县下属武原镇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
当时卫生院的大夫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带余华的牙医演示一遍后,余华当天就正式上岗了。
此后他每天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在患者口腔涂抹碘酒,然后给对方注射一针普鲁卡因。做完这些,余华就躲到一旁抽支烟。返回后他问患者:舌头大了吗?
只要对方一点头,余华就手起钳落,将活动的残牙拔下来。
余华工作的武原镇卫生院
一天天下来,余华觉得日子单调而乏味。用他的话说:患者的口腔里没有风景。
当时他看到文化馆的人很悠闲,上班时间就可以上街买菜,还经常出去采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余华也萌生了靠写作进文化馆的梦想。
高中本来就没学到多少东西,加上工作几年基本上就全忘了。于是他买回一本《人民文学》,看看上面各种标点符号怎么运用,余华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写小说。
当时余华将小说写完后先投送到国家级文学杂志,接到退稿后他就改投省级文学报刊,要是对方仍不用,他就向地级市报刊投稿。
渐渐地,邮递员对他的退稿已司空见惯。后来对方连门也不敲,直接将退稿扔到院子里。
只要听到院子里“扑通”一响,父亲就会对余华说:你的稿子又被退回来了。虽然作品屡遭“枪毙”,但余华并不气馁。他想:只要自己坚持下去,肯定能有云看见月明的那一天。
03余华(80年代摄于北京)
1983年5月,余华的人生终于迎来转机。这天他正在医院给患者拔牙,意外接到北京《人民文学》编辑周雁如打来的电话。
对方说:余华投送的5篇作品有3篇可以发表,另外两篇需要修改。周雁如老师让他去北京改稿,杂志社免费提供食宿,并报销往返车票。
自己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挂断电话,余华兴奋得一蹦老高。
不久,《人民文学》杂志刊发了余华的作品《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星星》《竹女》三篇作品。
余华是海盐县第一个去北京改稿的人,这一事件震动全县文学圈。
一个月后,余华从北京回来了,能在全国顶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他顿时成了全县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