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已流传很久,妇孺皆知。我想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因为它是一部戏剧,有坚实的传唱基础,很早就为广大群众所知;二是因为曾多次被禁,越是被禁,越能悄悄流传下来,因为人们都会好奇。
人们眼中的《西厢记》大概也多是把重心放在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上,甚至是出了格儿的爱情上。而翻看原著本身,《西厢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话说在山西河中府,有一座寺庙,名叫普救寺,是崔相国派人修建的。如今,老相国仙逝。相国夫人扶柩回乡,路经普救寺,携子女奴仆暂居这里。
崔莺莺是崔相国的女儿,芳龄十九,相貌出众,又饱读诗书,已指婚给吏部尚书的长子郑恒为妻。由于崔莺莺尚在服孝期间,二人婚事暂时搁置。
崔莺莺跟着母亲来到普救寺,在寺院西厢之旁的院子里住下。这天,老夫人看前来上香的人们比较少,就让崔莺莺去佛殿上香随喜,红娘跟着。
侵删
洛阳书生张君瑞进京赶考,路过河中府,闲来无事,到普救寺游玩,恰巧遇见了来佛殿随喜的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
次日,张君瑞找到寺院方丈,想方设法在庙里住了下来,且与莺莺只有一墙之隔。夜晚,张君瑞相思之情更甚,独自走到西厢房墙底下,吟诗一首,来试探崔莺莺。不想崔莺莺回诗一首。
几日后,贼寇孙飞虎馋涎崔莺莺美貌,派人将普救寺围了下来。崔夫人心急如焚,手足无措,发愿如果有人能打退孙飞虎,就将女儿崔莺莺嫁给他。
张君瑞听说后,请寺中慧明送信给杜确,这是他早年结识的朋友,现为蒲关大将军。杜确得信后,派人前来帮忙,打败了孙飞虎。
崔夫人得救后,宴请张生,以崔莺莺与郑恒有婚约在先,委婉拒绝了之前的承诺。张生和崔莺莺非常苦闷,张生更是相思成疾,卧床不起。红娘见此,偷偷给张生出主意,二人得以私会,成了夫妻之实。
侵删
不久,崔夫人发现蹊跷,找来红娘责问,并阻止二人,红娘则指出老夫人的错,据理力争。崔夫人无奈,只好松口,说只要张生考取功名,就同意这门婚事。
次日,张生果然辞别崔莺莺,进京赶考。
这边张生马不停蹄地进京赶考,那边崔夫人紧急给郑恒传信,说崔莺莺另许他人。郑恒听说后,非常生气,他找到崔夫人,说张生考取功名,已经被招为尚书女婿。崔夫人听后立刻悔婚,准备将崔莺莺嫁给郑恒。
这时恰好张生状元及第,回来迎娶崔莺莺,白马将军杜确也奉旨前来为二人主婚,张生和崔莺莺最后终成眷属。
侵删
《西厢记》最早是根据唐代的诗人元稹写的一部小说《莺莺传》编写而来的,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最著名的作品。《西厢记》写了崔莺莺和张生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文采斐然,辞藻华丽,很多词句更是广为流传。那为什么《西厢记》会被禁呢?
我国古代对书籍的查禁政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问题,二是所谓诲淫诲盗之书。《西厢记》的官方“罪名”就是“诲淫”古时候,人们认为读了《西厢记》,年轻人尤其是女子就不再考虑父母的感受,更不会顾及父母之命,任由自己,爱上谁就和谁在一起,甚至像张生和崔莺莺那样私定终生。所以,《西厢记》遭到了严厉查禁了,但是却禁而不止,禁而不毁,反而悄悄流传,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偶然获得一本《西厢记》,并被林妹妹发现,二人还一起偷看。
其实,《西厢记》原著中,作者王实甫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对后世文学著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写文章,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写景
1.萧萧败叶辞芳树,切切寒蝉会絮。
2.穷秋尽,千林如削,万木皆枯。
3.朔风飘雪江天暮,似水墨工夫画图。
4.黄昏后,风清月淡,竹瘦梅疏。
5.芳草茸茸去路遥,八百里地秦川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6.茏葱瑞云迷鸳瓦,接屋连甍,五七万人家。
7.对碧天晴,清夜月,如悬镜。
8.薄薄春阴,酿花天气。
9.月儿沉,鸡儿叫,现东方,日光渐拥出扶桑。
10衰草萋萋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平生踪迹无定著,如断蓬。听塞鸿,哑哑的飞过暮云重。
11.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催瘦马,一径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
12.露寒烟冷庭梧坠,又是深秋时序。
写人:
1.眉弯远山不翠,眼横秋水无光
2.体若凝酥,腰如弱柳
3.低矮矮的冠儿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满香腮。
4.眉儿细,凝翠娥;眼儿媚,翦秋波。
5.衣裳羞整,雾鬟斜亸。香消玉瘦,天天都为他,眼底闲愁没处著。
6.泪眼盈盈,眉头镇蹙,九曲回肠千缕。
7.手把白团轻扇捻,有出尘容冶。
8.腰肢袅娜纤如束,举止殊绝。
9.柳眉星眼,杏腮桃颊,口儿小,脚儿弓,扮得蔚贴。
抒情:
1.对景伤怀,微吟步月,陶写深情。
2.一天月色,满身花影。心绪恶,说不尽,疑惑际,俄然听。
3.青天莹洁,瑞云都向鬓边来;碧落澄晖,秀色并颦眉上长。
4.料想春娇厌拘束,等闲飞出广寒宫。
5.容分一捻,体露半襟。
6.两眉无计解愁颦,旧愁新恨,这一番愁又新。
7.疏钟敲破合欢梦,晓角吹成无尽愁。
8.碧天涯,几缕儿残霞,渐听得珰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