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一直坚持以法治国,所以“法家”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所以出现了百家争鸣。而当时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
史记记载:韩非是韩国贵族,虽然韩非曾经跟随后来秦国的宰相李斯一起师从儒家的代表荀子,但是韩非的学说却没有拘泥于儒家学说,对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了一定的借鉴,所以形成了自己的学说。
韩非是集法家之大成者,韩非之前的法家学派分为:商鞅的法派,申不害的术派,慎到的势派。《韩非子.定法》中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意思就是:商鞅所重之法,在于赏罚分明,君、臣、民三方都必须遵守法令法规。不害所重之术,在于君主的人治艺术,能否因才授官,操生*、驭群臣。《韩非子.难势》中将之解释为令行禁止并不只是因为提出法令的人有多么贤良,更大程度上在于此人是否权重位尊。
韩非作为荀子的学生,自然深知自己老师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否认民众天生就有道德观念,强调只有通过后天的教化,才能改造人性,礼和法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
韩非继承了荀子“人性本恶”的观点,并且把这一思想发挥到极致,此外荀子的重礼、重法、重霸等思想也被韩非所继承并且发展完善,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韩非的法家思想更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