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后“星云”的法号,也是在书本中“读出来”的。
18岁的时候,他考上了著名的焦山佛学院,并在那里得到了正规系统的教育。
毕业之后,他就去学校教授课程,并偶然翻阅了《王云五大词典》。
其中的一幅“星云图”深深震撼了他,那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的雾状星体,又古老、又没有边界。
“我希望我也能够在黑暗之中带给人们光明。”
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世间多了一位“星云”法师。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让星云彻底“觉醒”,真正领悟到“普度众生”的含义。
3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初期,原本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在明朝,由于当朝皇帝的原因,礼佛之人便都去山中修行了。
这也导致佛教逐渐和社会、人群脱离联系。
甚至在清朝的时候,提起佛教,大家就只能想起丧葬超度。
至此,佛教在人们的印象中,彻底被打上“丧仪的宗教”这样的标签。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太虚法师提出了一个“掷地有声”观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亡,僧伽有责。”
他一生都为佛教改革、为佛教能够重新回归社会呕心沥血。
随着他1946年圆寂后,佛教的改革再也没有一位“领头羊”,高喊的呼声也戛然而止。
这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主张却深深影响了星云。
《怒涛》月刊至此横空出世,星云关心国家局势,想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播佛教,并帮助生活在困境之中的人们。
1949年,他为了救死扶伤,建立了“僧侣救护队”,并带领70多名僧侣前往台湾,接受更为系统地培训。
而这次的旅程对于星云大师来说,虽然是未知的,可同样是他生命的重大转折点。
到台湾没多久,这一行人就走散了一大半,甚至还被诬陷为间谍,在监狱里吃尽了苦头。
在通过台南训练司令孙立人等人的搭救之下,才成功出狱。
之后他们去到了军营之中学习救护知识,此时孙立人将军认为星云能文能武,便想让他留在军中,并承诺保送陆军学院。
星云没有丝毫犹豫:“我是出家人,只是想当好和尚。”
离开之后,由于当时台湾寺庙都不敢接待来自大陆的僧人,所以他一直都在外面漂泊,直到被圆光寺收留,才算有了一个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