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是唱女老生的,听过她的戏的人,都赞叹她唱腔雄浑,扮相威严,因此尊称她为“冬皇”。
(孟小冬旧照)
当时红极一时的京剧名角,女有孟小冬,男有梅兰芳。
梅兰芳是唱花旦的,他扮相秀美,唱腔婉转,和孟小冬同台搭戏,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一曲下来,更是满堂喝彩。
一来二去,本就彼此钦慕的二人,在戏里戏外,渐生情愫。最终以戏为媒,走到了一起。
然而,梅兰芳已有两房夫人,一个是原配王明华,还一个是二夫人福芝芳。王明华久病,已不能作家里的主,凡事由二夫人福芝芳拿捏。
孟小冬是个注重名分的人,她不愿意做妾。
福芝芳也坚决不同意孟小冬进梅家的大门。
梅兰芳两头为难。幸好老票友冯耿光为了促成一段佳话,给他拿了个主意,说他是两房长子,理当“名定兼祧”,意思是他可以娶两正妻。再说不让进梅府,那就再买一处房子安置,也不是难事。
总之,孟小冬就这样被忽悠着和梅兰芳举行了一场低调的婚礼,婚后两人也过了一段快乐的生活。
(孟小冬和梅兰芳旧照)
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
孟小冬执意要进梅家的门,但福芝芳坚决不同意,甚至以死相逼。梅兰芳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偏又是个优柔寡断的人,结果孟小冬对他很失望,双方的矛盾也就越积越深。
在孟小冬的粉丝中,有个叫王惟琛的年轻人,一直狂热地暗恋孟小冬。得知孟小冬和梅兰芳结婚后,内心极度愤怒,于是他携了一把手枪找到梅公馆,请求见梅兰芳。
梅兰芳正和好朋友张汉举一行人在吃饭。他便让佣人把王惟琛打发走。偏张汉举是个好事之人,非要去看看那个人究竟有什么事。
结果,矮胖的张汉举还没有交涉两句,就被情绪激动的王惟琛,拿枪逼着做了人质。
后来由于来了警察,王惟琛在情急之下,*死了张汉举,之后饮弹自尽。
虽然如此,警察局却把这起案子做为大案来查,并把王惟琛的头放在笼子里,挂在上海人流量最大的大栅栏附近,示众三天。
此事虽然和孟小冬无关,但却让梅兰芳的家人和一些梅粉大为震惊,并强烈反对梅兰芳和孟小冬在一起。
梅兰芳亦心有余悸,从此对孟小冬的心冷了许多。
紧接着,梅兰芳的母亲去世,孟小冬以梅夫人的身份前来吊唁,受到福芝芳等人的阻拦,而梅兰芳却只是对孟小冬说,你先回去吧。
此事发生后,孟小冬才知道,在梅兰芳的心里,她不过还是个妾罢了。心灰意冷之际,于是登报声明,她从此和梅兰芳婚姻了断,互无干系。
(杜月笙旧照)
感情受到伤害的孟小冬,蛰伏了几年。她再次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是她的好姐妹姚玉兰请出来的。
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姨太,也是个唱京剧的。早年和孟小冬亲厚,嫁给杜月笙后,便不再唱戏,安心于相夫教子。
但杜月笙的几房太太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见姚玉兰受宠,又是北方人,便故意欺负她。
姚玉兰知道杜月笙有意于孟小冬,只是没有机会接触,所以她在黄金大剧院开张的时候,盛情邀约孟小冬来捧场。
姚玉兰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她和孟小冬是姐妹,看孟小冬年纪也30多岁了,希望她也有个好归宿;另一方面也是取悦杜月笙,和孟小冬结在杜家公馆成伴,不至于势单力薄。
在姚玉兰的极力撮合下,孟小冬最终同意和杜月笙在一起。
杜月笙是个讲情义的男人。他自从和孟小冬在一起后,对孟小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要带孟小冬去香港避难。孟小冬拒绝了他的安排,独自回到了北京。
孟小冬走后,杜月笙担心她无处落脚,特意拿了一笔钱让别人帮忙给孟小冬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好让她安顿下来。
(杜月笙和孟小冬旧照)
抗日战争胜利后,杜月笙一家人又回到了上海。
在杜月笙的指示下,姚玉兰给孟小冬拍了加急电报,要她回上海相聚。此时孟小冬体弱多病,一个人在北京孤苦无依。接到电报后,便回到了上海,和杜月笙、姚玉兰住在一起。
此时的杜月笙,也是身体每况愈下,孟小冬感念杜月笙对她情义深重,在杜月笙生病期间,细心照料他。
随着解放即将来到,杜月笙隐约感觉形势不好,带着决定再赴香港。
这次,杜月笙好说歹说,要孟小冬千万一起走。孟小冬看他满脸诚恳和忧虑,感动之余答应了他的请求。
到了香港后,杜月笙的身体愈发不好,成日只能卧在床上。幸好孟小冬一直在他身侧悉心照顾他。
杜月笙眼看自己行将就木,想着如果百年之后,虽说受时局影响,身上钱财所剩不多,但如果孟小冬没有名分,只怕一分钱也拿不走。
几番思量后,杜月笙不顾自己站起来都吃力的病体和家人的阻挠,坚决和孟小冬举办了婚礼。婚礼完成后,他又把孩子们都叫到跟前来,要他们喊孟小冬为妈咪。自此后,孟小冬就是杜月笙娶进门的五夫人了。
婚礼不久,杜月笙安详地病逝了。待他离世后,他把留下来的10万美金做了细致的安排,其中给了孟小冬2万美金。
从此,孟小冬又是孤身一人。
不过,一些故人和她打招呼的时候,还是喜欢称呼她:杜太太。
(参考史料:《梅兰芳和孟小冬》《杜月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