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坟不烧两家纸,一个坟头烧纸为什么不能烧两次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17:28:4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说起清明时节,孤身在外的游子心情多少会有一些凄迷哀伤,因为这是祭拜先人,家人团聚的日子。

其实在我国古代,清明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节日,按照传统习俗,或者一起上坟祭扫,拜祭先人,或者是结伴同行,踏春赏玩。

如今,这个传统的节日代代传承了下来,但人们已完全把清明节当成了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早已没有了结伴出外赏玩的心情。

为啥一坟不烧两家纸,一个坟头烧纸为什么不能烧两次(1)

而在清明节祭扫的时刻,其实也有一些忌讳,自古就有“一家坟不烧两次纸”的规矩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又蕴含什么样的道理呢?

一、清明节的溯源

相传,我国传统的清明扫墓开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孟子·齐人篇》记载:有一个齐国人因为家贫,经常食不果腹,会去偷食清明节日扫墓的祭品。由此可见,在当时用祭品去祭祀祖先的社会风气已经非常浓厚。

当然,从中国的许多词语中,也可以知道国人心里有注重宗亲族群的观念。比如“叶落归根”“故土难离”等等之类的话。

《汉书·严延年传》记载:当时已是朝廷高官的御史大人严氏每到清明节,都会千里迢迢“还归东海扫墓地”,离京祭扫祖坟。

为啥一坟不烧两家纸,一个坟头烧纸为什么不能烧两次(2)

而到了唐代,唐玄宗直接把原本之前没有规范的墓祭纳入节日,颁布政策规定“清明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渐渐地,扫墓这一项人们自发行为活动,被视作为返本追宗的仪节,最后相沿成习,成了朝廷官方文书的形式规定。

众所皆知,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巅峰时刻,众多的文人墨客,对于清明节也不吝笔墨,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比如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写“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韦应物的《寒食》写“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等等,都集中反映了当时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景况。

到了明清时期,几乎也完全承接了前朝的旧制,此时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旧盛行。

为啥一坟不烧两家纸,一个坟头烧纸为什么不能烧两次(3)

21世纪之后,清明节更是首批被纳入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被正式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既符合社会价值观,也比较注重人们祭思先人的当前生活愿望,成为了我国非常重大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二、“一家坟不烧两次纸”的原因

既然是祭祖扫墓的活动,这就必然牵扯到同种、同族、宗亲成员之间的团结程度。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聚族同居,属于社会性群体的行为。但是到了清明节时,难免有些人家因为事情忙,当天脱不开身前往祭拜扫墓。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前去扫墓共同祖先时,时间先后顺序不一样,自然就出现了“一家坟烧两次纸”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在外人看来,这整个家族成员是不团结的,有时也很容易产生矛盾或者说激化矛盾。

为啥一坟不烧两家纸,一个坟头烧纸为什么不能烧两次(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