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和作余秋雨夫妇
而与此同时,余先生的《文化苦旅》却异常火爆。
《文化苦旅》自1992年在上海首发以来,就迅速风靡全国,上至专家教授,下至大中学生,再至公务员和白领,几乎人手一册。这样的好书,马上就成了盗版者的“摇钱树”,正版曾经脱销近5年,盗版书马上“跟进”,狂销不止。
有一个段子说,当年上海扫黄,被捕的从业者兜里准有三样东西:一是口红,二是避孕套,三是盗版的《文化苦旅》。
所以,余先生的《文化苦旅》自出版之时开始,就长期高居文学书籍销售排行榜前列,近三十年来已经销售近两千万册。这真不是公民普惠的赠送品,而是人家从口袋里掏钱去购买后的数据。在中国文学书籍的出版史上,到目前为止,这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开创先河,发人之所未发《文化苦旅》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欢迎?其实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真正的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留给懂得开创的人。
我一直以为,能够在别人疯狂的时候自己冷静、能够在别人冲动的时候自己清醒的人,才是智者,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都知道钱钟书先生,钱先生成名很早,中间有一段沉默期,后来再度出山,立即享誉中外。为什么?人家在喧闹中忘乎所以的时候,先生却在偷偷地写一部文言文笔记体著作《管锥编》,10年时间写了130万字,一出版便惊艳了世界!
余秋雨先生何尝不是如此?当人们在喧闹中无所适从、只求自保的时候,余秋雨却利用工作之便,躲进上海戏剧学院和复旦大学的图书馆,埋头读书,同时编写《世界戏剧学》这种当时人家沾都不敢沾的学术著作,文化回归之后,他便很快出版了《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学》等学术著作,成为了上海著名专家和上海戏剧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长。
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台湾诗人余光中
写过《乡愁》的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曾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锺书之后,出了余秋雨。”不知余光中先生说此话时,是否想到了上面的巧合。
按说,有了如此荣誉和成就,余秋雨将坐上顺风之车,向人人羡慕的仕途高峰乘势而上的。然而,就在全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上海十大高教精英等职务和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余秋雨却向上级多次递交辞呈,辞去了一切公职和其他荣誉职务,孤身一人深入大西北,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题,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遗址和脉络,根据沿途所看所思,写下了一篇篇“历史文化大散文”,结集为《文化苦旅》。后来又继续考察,相继写出了《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系列作品,出版后依然好评如潮,再次掀起全国的阅读高潮。
2010年,《扬子晚报》在全国读者中问卷调查“你最喜爱的中国当代作家”,余秋雨名列第一。
黄梅戏演员马兰
我是1992年购买的《文化苦旅》一书,读完之后,有两个闪念立刻进入脑中:一是我惊讶于散文还有可以这样写;二是惊讶于散文还可以写得这么美。
余先生借山水风物来探寻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苦苦求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文字优美,思想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从此,我便与《文化苦旅》结下不解之缘,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我的书桌上,便永远有了一本让我时常翻阅的范文文本《文化苦旅》。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路易斯·巴斯德这话真是不假。
余秋雨
《文化苦旅》为什么30年来那么受读者的喜爱?这得益于《文化苦旅》两个方面的贡献:一个是文学上的贡献,一个是体裁上的。
《文化苦旅》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流畅而精美,那些精美的文字和句子,如同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珠玉,闪烁着诗情画意,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让人如在历史与美景中穿越,时有意外的惊喜,令人怦然心动。
同时,《文化苦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文化大散文作品集,之前,文坛上没有历史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文化苦旅》出版后才有,因此,在体裁上,它亦有开创之功。
我相信,《文化苦旅》将来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文本。
贾平凹便说:“余秋雨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甚至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