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吴文藻与孩子们
1933年冬,为了筹备《文学季刊》,巴金在章靳以、郑振铎的陪同下,一同前往燕京大学燕南园寓所,也就是冰心的家中。
这是二人初次见面,冰心因比在座几人略微年长些,所以显得愈发温和而稳重。
冰心后来回忆时提到:自己第一次见到巴金几人时,就把他们当做亲弟弟们看待了。
冰心那时也已阅读过巴金发表的部分文章,也从中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作家字里行间蕴含的悲愤与激情,以及对人们坦率的爱意。
二人交流间都对彼此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现对方有自己欣赏的地方。
1940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2月举行茶会,冰心受邀从昆明前往重庆,巴金恰好也一同前往。
二人打了个照面,也逐渐开始增多了联系。
巴金与妻子萧珊
来往多了,了解也更深,巴金便知晓了,这位作家当时身体不适正在吐血,现在住在歌乐山养病,此后他便经常去看望冰心。
后来,巴金又得知因为病情开销极大,冰心经济情况拮据,甚至连年夜饭都成了问题,便装作不经意间,与冰心谈起她的著作应在内地重印出版的事。
冰心也不扭捏,点点头,欣然同意说:“这事情就托给你去办吧!”巴金笑着一口应下,保证将书顺利出版。
帮这位自己从小就欣赏的作家办事,巴金自然是十分上心。
他亲力亲为,以原来北新书局出版的《冰心全集》为基础,选编成三册,书名为《冰心著作集》,交给开明书店刊行。
患难见真情,巴金如此尽心尽力,冰心也十分感动,两人从此成为好友。
巴金一家
此后,即使是冰心远在日本期间,他们依旧保持联系。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巴金与冰心之间的友情,却如同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安静却不知疲倦地奔流着,似乎没有停息的时候。
除去人格作风的互相欣赏,更别说二人还有共同的精神主题——那便是爱。
虽说写作风格不同,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自己家乡的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大爱都是相同的。
冰心和巴金都是偏向于感性的作家,“情”和“真”贯彻在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而这样相似的写作追求,也是他们成为朋友的重要原因。
同样的理念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即便没有经常见面,仅仅靠着书信交流,他们之间的友情依然牢固万分。
毕竟“高山流水”,能懂自己心中所想之人,世间又有几人?得遇一人,已是万幸。
冰心1927年的手迹
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也是时间酝酿的一种升华。
友情积累、沉淀,使他们由文学界的老友,跃为人生难得的知己,也有了冰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
1980年4月,76岁的巴金和80岁的冰心,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访问日本。
有一天代表团没安排活动,两位老人得了空闲,便坐在客厅里聊天。
这大概是二人相识以来第一次的畅怀长谈。
从生活趣事,到人生哲理,他们仿佛不知疲惫地一直谈到午夜,脸上带着的是幸福而畅快的笑容。
两颗心在言语中贴得更近了,两位老友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感到相知、互相理解。
异国的夜晚无比寂静,可他们却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