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
在阿炳看来,旁人的夸赞并没让他心里得到太多慰藉。就像他早已经不在乎当初的那些指指点点一样。
可他内心终究还是孤独的。一个想法冒出来:或许他应该娶一个老婆了。
1929年,阿炳在别人的撮合下结婚了。
对方是一个中年寡妇,叫董催弟。阿炳自问对这位新婚的妻子并没有多深厚的感情,换言之他可能并不懂爱情为何物。
只是董催弟是一个难得懂他、关心他的女人。在她身上,阿炳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阿炳和妻子
于是阿炳再上街头卖艺的时候,他身边多了一个“小跟班”。这算是华清和去世后,阿炳人生中难得的一段平稳生活。
到了1950年,随着新中国成立,戒烟运动在全国兴起。
这让“老烟民”阿炳痛苦不已,烟瘾的折磨让他险些“丢了半条命”,无奈只能待在家中休养。
因为不能演出,阿炳夫妻两个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
恰此时,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教授杨荫浏慕名找到了阿炳。
就是他们的出现,才使得《二胡映月》、《听松》、《大浪淘沙》等优秀二胡和琵琶作品得以问世。
阿炳也得以“一炮而红”,在当年的无锡市牙医协会成立现场,阿炳拥有了第一次上台演出的机会。
很多人觉得这会是阿炳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他或许再次拥有了“发达”的机会。
《二泉映月》曲谱
只可惜上天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他”,阿炳的人生悲剧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好了。
这次出名的机会并没有改善阿炳的经济状况,反而让他越发捉襟见肘。
1950年12月4日,天空飘起了雪花,破烂的屋子时不时有寒风灌进来。
病痛交加的阿炳忍不住回想自己的一生,只觉得格外悲哀。
他想到了自*的母亲:“是不是母亲去世之前也是这般感受”。
阿炳自嘲地笑了笑,颤颤巍巍地换上了在雷尊殿当道士时穿的道袍。在他看来,这个世上早已经没有值得他眷恋的了。
阿炳在街头演奏
阿炳如同被抽去灵魂的木偶一般彻底失去了生机,病情雪上加霜。1950年,阿炳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病逝了,彻底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而随着阿炳去世,艺术家的阿炳开始“复活”。
一曲《二泉映月》将他捧上了“神坛”,被誉为传统音乐的巅峰,被人们称为最能代表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
瞎子阿炳也成为了中外闻名的艺术家,甚至并肩贝多芬。
但事实上,我们所熟知的更多是艺术加工过的阿炳,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瞎子阿炳却知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