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日,一个寂静的夜晚,无锡城的一个小屋里,传出一阵凄清的二胡声:
“6 5653 2— 2.3 112 3 ……”
乐曲声随着夜风飘远,哀婉凄切,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连月亮也似承受不住这压抑般,躲进了云层里。
一曲作罢,屋内众人寂然半晌,其中一人问瞎眼乐者:“曲名叫什么?”
那乐者沉吟许久,才道:“就叫它《二泉印月》吧。”
“‘印’字改成‘映山河’的‘映’可好?”
乐者连连点头:“你学问大,就听你的。”
他们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样在一个简陋的环境中录制而成的曲目,日后会成为乐坛不朽的经典。
多年后,当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国第一次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他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种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而此时,创作这首乐曲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早已去世多年。
很多人都听过《二泉映月》,也有人发出疑问:
这真的是一个又穷又瞎的民间艺人创作出来的吗?
若你了解了阿炳的坎坷人生就会知道,他的《二泉映月》为什么会如此悲怆。
二泉映月阿炳 - 百年纪念专辑
阿炳是谁?
在当年的无锡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天黄昏,阿炳都会穿着青灰长布衫,头戴黑色铜盆帽,背着琵琶,拿着胡琴,一边拉二胡一边在妻子董催弟的搀扶下,慢慢走到城外北塘和火车站工运路附近卖唱。
阿炳的卖唱和他的打扮一样,别具一格。
作为“无锡八怪”之一,他从来不为了迎合观众,故意摆低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