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当年的逃亡者看来,汝拉山脉是个难以入侵的天险,躲在山那边就生命无忧;大部分的新教州也都沿山脉分布,人口稠密,工商业发达,生活也有保障;更别说法语区和自己语言文化相近。
于是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就沿着山脉的走向一路向北,从日内瓦扩散到沙夫豪森,有些人在中途就留了下来,从而催生了瑞士西部的“制表带”。
当然,地理区位的不同,也让各大钟表城有着不同的气质。
日内瓦的阁楼工匠
日内瓦是瑞士制表业兴盛的起点,早在1601年就成立了制表商协 会,并建立了一套制度。当时一个工匠如果想获得“大师”的头衔,必须先做至少 5 年的学徒,并通过“毕业考”。到了160年后的1760年,人口约2万的日内瓦,已经拥有了600位制表大师。
后来成为法国启蒙运动先驱的卢梭就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制表世家,从小就泡在制表工坊里的他,虽然长大后没有承袭父业,但老家的朋友圈里还是有不少人干了这一行,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叫让-马克·瓦舍龙(Jean-Marc Vacheron),也就是江诗丹顿的创始人。
24岁那年,已经获得大师头衔的瓦舍龙在日内瓦的制表中心圣热尔韦创办了自己的制表工坊,还聘用了第一个学徒Jean François Hetier,他们签订的学徒协议也被认为是江诗丹顿品牌诞生的标志。
在那个年代,生产于日内瓦的表大多出自大师们的小工坊,而为了获得最好的自然采光,这些工坊大多位于住宅屋顶下的阁楼里,因此又被称为“阁楼工坊”。
日复一日,技艺最为精湛的工匠们就栖身于阁楼之中,在一天中天光最好的那段时间,完成精密的时计部件 的制作,这批人后来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阁楼工匠”(cabinotiers),瓦舍龙就是其中之一。
但日内瓦有个问题,就是制表师太多了,毕竟在加尔文改革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就有至少三波大的移民潮。僧多粥少,总得有人出去闯一闯。后来有人发现,出日内瓦城向北 48 公里,就有一片“风水宝地”——汝山谷(Vallée de Joux)。
汝山谷成为制表圣地
积家创始家族的祖先就是最早一批开发汝山谷的人。这位祖先名叫皮埃尔·勒考特(Pierre LeCoultre),本是法国新教难民,早在1558年就获得了日内瓦的“居民”身份。
不安于现状的皮埃尔,拿到日内瓦“户口”的第二年,就跑去汝山谷“开荒”,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社区。皮埃尔的儿子在当地建立了一间教堂,从此这片荒地有了正式名字—Le Sentier(勒桑捷),后来积家便诞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