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瑞士并不是天生的“钟表王国”。在五六百年前的欧洲,那时法国才是真正的“制表一哥”,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不是勤劳简朴的钟表匠,反而是骁勇善战的“战斗民族”。
那么,究竟是什么机缘巧合,让“半路出家”的瑞士一路开挂取代老大哥成功上位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背后,充斥着战火、*戮与流亡。
日内瓦成为钟表城,竟是因为不让炫富?
如果要追溯瑞士制表业出现的机缘,那就要从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德意志地区说起。
1517年,牧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了一张名为《九十五条论纲》的“大字报” ,把天主教会的腐败问题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轰轰烈烈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自此兴起,甚至引发了持续几十年的战争。
而法国就是当时新教与天主教斗争最为激烈的国家。早期新教徒们搞宣传的方式很激进,到处张贴反对教廷权威的布告,甚至连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城堡都没放过,这自然引发了权贵们的严厉整治,很多新教徒被迫逃难避祸。
而在这些连夜跑路的人中,有一个叫约翰·加尔文的人,他逃到了瑞士的交通要冲巴塞尔。这座城市早早就被新教徒控制,成为重要的“宗教难民”收容所。
这里要插播一句。中世纪时的瑞士人堪称中欧的”战斗民族“,以长矛破骑兵、 斧枪短剑打近战,经常上演一群农民反*精锐的戏码。凭借超高的武力值,曾经的“散装国家”不断扩张,而雇佣兵也成“特色出口”。
德语区瑞士人的武德充沛延续到了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贴大字报的第二年,苏黎世神父茨温利就“起义”了并最终战死,但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城邦,使得他们成为对新教徒友好的避难所。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尔文在巴塞尔闭关两年,靠《基督教要义》一炮而红,各地纷纷请他办“签售会”,城邦日内瓦更是死忠粉,邀他留下来领导当地的新教运动。大名鼎鼎的加尔文派领袖、“日内瓦教皇”正式上线。
天主教控制时期的日内瓦,城中最多的就是金匠、珠宝匠,迷人的珠宝和华丽的宗教用具畅销欧洲上流圈,大仲马后来评论说“日内瓦的3000名工匠,供应了整个欧洲的首饰”。然而加尔文的到来,宣告了日内瓦炫富风气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