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简历,冯友兰最经典的一句名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0:49:10

冯友兰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一直深受很多人的敬佩。

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冯友兰先生与一代伟人*也关系匪浅,双方不仅在诗文上互相唱和过,*还曾经多次提点保护冯友兰,留下了不少佳话。

在冯友兰第一次给*写信的时候,*却在回信中告诉冯友兰:“总以老实态度为宜”。

为什么*会这么告诫冯友兰?伟人的这番话又有哪些深意呢?

冯友兰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一个诗书世家,他的父亲冯台异在光绪年间中过进士,所以家里人从小就对他的教育十分上心。

他从6岁就开始在自家私塾读书,熟读《诗经》《论语》《中庸》《孟子》《大学》等传统文化书籍。

冯友兰的简历,冯友兰最经典的一句名言(1)

同时因为冯台异做官的时候,曾在在张之洞的麾下搞过洋务深知新式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冯友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冯台异还为他请了老师教他算学和作文一类的新课程。

在父亲冯台异因病去世之后,冯友兰的母亲对儿子的教育依旧非常重视,冯友兰的母亲敏锐的察觉到时代已经改变,旧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冯友兰15岁的时候,她果断的让冯友兰考入唐河高等小学预科,而冯友兰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次年春天考进了中州公学(河南大学前身)的中学班。

此后的冯友兰又辗转多地求学,最后在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班,在北京大学继续4年的学业之后,又于1915年赴美国留学,并且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之后冯友兰先后在中州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任教,而且在此期间还写成巨著《中国哲学简史》。

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大之后,冯友兰跟随学校辗转多地,在这期间他通过“贞元六书”重新定义了理学的思想体系,在学界的地位大增。

抗日胜利后冯友兰曾经受邀出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当过客座教授,回国之后便在清华大学任职。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学界有不少人出走,清华大学也有不少人选择离开,但冯友兰却坚定信念,义无反顾地留下来等待融入新中国。

冯友兰的简历,冯友兰最经典的一句名言(2)

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新中国成立,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一片欢腾。冯友兰的内心也被深深触动,在几天后的10月5日,他怀着对主席的敬仰和信任,给伟人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冯友兰自以为十分坦诚的向*叙述了自己两次加入国民党的事情,并且对自己的过往进行了检讨。

甚至对于自己之前的学术观点,冯友兰也在这封信里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认为自己过去的哲学都是封建哲学,在看到新中国的种种新气象之后,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决心改造自己的思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五年之内,再写一部符合新中国思想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新《中国哲学史》。

由于冯友兰之前跟*谈不上有什么交情,而且当时新中国刚刚宣告成立,全国各项工作大多都在百废待兴的状态,*每天都有无数的军国大事要处理,所以冯友兰给*写了这封信之后,对*的回信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冯友兰的简历,冯友兰最经典的一句名言(3)

然而让冯友兰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给*写信短短的一个星期后;也就是1949年10月13日就收到了*的回信。

*在信中写道:

友兰先生:

10月5日来函已悉,我们是欢迎人们进步的。像你这样的人,过去所犯过错误,现在准备改正错误,如果能实践,那是好的。也不必急于求教,可以慢慢改,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

此复 敬颂教祺!

*

10月13日

当冯友兰收到*这封亲笔回信时,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荣幸,毕竟*在那样繁忙的时刻,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自己写回信,这对他来说是何等的光荣。

然而冯友兰虽然对*的回信感到光荣,内心里却还是有些不解的地方:他明明已经坦诚了自己以往的错误,为什么*在回信中仍然强调“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呢?难道他还有什么说的不够清楚吗?

不过冯友兰虽然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但是他和*的友谊,却从这次的书信来往之后开始了。

*对冯友兰非常重视,对他的态度也比较随和亲切,有时候还会引经据典的跟他开一些玩笑。

1957年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时,冯友兰也在受邀请的专家学者之列。

在这次会议讨论分组的时候,冯友兰十分荣幸的跟*分为了一组,而这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更是在*的住处展开的。

冯友兰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论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冯友兰对我国古代哲学的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进行了论述,他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说学习之后要及时的温习实践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抽象的意义是值得我们继承的;但是孔子所说的学习内容诗、书、礼、乐之类的具体内容,就没有必要继承了。

冯友兰的简历,冯友兰最经典的一句名言(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