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类
01.
天下之理未尝不一,而一不可执。
万事万物,天下的道理都是统一的,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但是这个“一”不是静止的、僵死的、不变的,而是充满着对立、差别和变化,所以又不能执着于“一”。
02.
春江水暖鸭先知。
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所以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以及水温的上升。
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0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0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美妙琴声的出现,有待于客观的物,就是这个琴;和主观的人,就是弹琴者。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发出美妙的琴声。
琴声也不是源于妙指,而是来自内心,琴声即心声。物我融合,才是佳境!
只有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相统一,才能成功。
05.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是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得道之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能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主观臆测,不是失之于偏,就是失之于浅,所以不要有一点心得,就自以为知“道”了。
06.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
07.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从事物变易的一面来看,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这是说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这是说事物的无限循环。
08.
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
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它的“名”很快就会被人们厌弃;光有其实而无其名,它的“实”就不能广被人知。
“名实之辩”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苏东坡大体上是一种“名实相副”的观点。
09.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实践出真知,熟练出技巧。观察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
10.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
天下事物充满着正反两面、对立转化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