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将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称之为“气(炁)”,这日常呼吸的空气有所不同。
西人由于无法理解华夏文化中阐述宇宙基本元素的理论,只得将之拆分开来,在物理学中认为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物质、能量、信息。
实际上,华夏之“气(炁)”三位一体的含义,即包含了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气(炁)”是物质形态,又携带了能量,而且还是信息的载体。
20世纪以来,西方物理学界一直在研究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构成,并且不断把物质进行细分,先是发现了分子,而后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基本粒子和夸克构成的……
教员对此有个评价,预言基本粒子和夸克还能再分。
后来,国际自然科学界就把基本粒子命名为“毛粒子”,——以政治家的名义来跨界命名自然科学界中的事物,这是有史以来破天荒头一次。
那基本粒子还能不能再往下细分呢?
物理学界历经多年研究,发现构成夸克这种基本粒子的是一种看不见的、高速旋转的能量漩涡。这种情形类似于宇宙中的星云漩涡。
也像极了地球上的龙卷风、旋风。
又或是水面上的漩涡
旋风里有灰尘、沙子,湖面的漩涡里也有水和其他杂质,即使将里面沙子、灰尘、水、杂质悉数去掉,变成一个看不见的东西,这种高速旋转的能量漩涡依然存在。
换言之,便可以理解为一种看不见的、高速旋转的能量漩涡,组成了基本粒子、组成了夸克。然后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最后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类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万事万物,——即物质世界。
这便是量子物理学的基本观点。
量子物理学认为,人类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都是由能量构成的。物质能量的凝聚,是能量表达自身的其中一种方式。
华夏古圣先贤曾言:“行善则成器,器具则成形。”
有个量子物理学家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时,当时一下就愣住了,下意识表示,这不就是和量子物理学说的是一个意思吗?
能量凝聚,阴冷成形,就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了;而这些具象的物质、成形的物质,一旦消散开来,又回归到了能量无形的状态。
《道德经》第四十章中是怎么说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万物皆生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夸克等精微细物构成),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怎么来的呢?来源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而其携带的构物法则、演化规则,便是——信息。
因此,宇宙起源与演化,华夏古人几千年前便以道学为基础总结得十分精辟了。
道学起源于远古时代,经伏羲、黄帝、周文王的发煌,至老子而集大成,后由历代圣贤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东方独有的、“以天人合一”为思维特征的行为体系和独立学科。
迄今为止,道学形成了三大体系:
其一,以《易经》为源头的象数理思维和分析系统,所谓“理”,即指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河图洛书等;
其二,以《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为代表的天人感应、医易人合一的医道思维系统;
其三,以《道德经》为代表的宇宙、天地人“道”论。
后世的术数、医术、丹道、武术、艺术等等,皆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
换句话说,华夏文化是从宇宙到天地人三才的自然认识观,也是由大及小、由外及己的整体观、全局观。既考虑到了整体与全局,也考虑到了自己,同时以自我(人类)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一切,为己所用,以便与世界长存共生,达到可持续性地良性发展。
以今人的视角来分析华夏道学,大致可以这么理解:
天学:即仰观天文,包括天文观测、观星观象、术数等等,属于宇宙观层次;
地学:即俯察地理,对应堪舆、相地、测绘、测墨,研究的是周遭的环境与世界,可谓之世界观;
人学:包括医、相、儒、兵、法,乃至个人修身等等,研究如何在宏观环境下治理社会与国家体系,属于人生观;
基层万物类学:格物穷理,耕作、营造、工程、技艺、化工、制药等等,实践摸索积累,为知行观。
这样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知行观,西人是无法理解的。而无法洞悉华夏文化精髓导致的局限性将会限制其科学发展的高度。
从目前的发展颓势来看,西方后劲不足,整个物理学已经陷入停滞近百年了。
可以预见,未来引领世界发展,还得回归文明源头,还得靠华夏智慧、华夏文化。
没办法,当把西方抄袭的内容与东方原创放在一起比较,总有一种莫名的“塑料感”。
二十四小时制的真实由来
2018年,米鲁汀•塔迪奇(Milutin TADIĆ)、马可维奇(Marković)、普尔尼亚特(Prnjat)三位教授合著了一本书,名为《马可波罗时代丝绸之路上的时间测量》(Measuring time along the Silk Road at the time of Marco Polo)。在该书中,将一天的时间“煞费苦心”地分为二十四等分,即二十四小时,并每小时冠以“昼夜平分时”的新称呼。
该书第375页,原文如下:
“Daytime and night hours are equal on the equinox. An hour, the 24th part of a day is called the equinoctial hour, and the system – the equinoctial hour system. The hours were counted as today, from midnight. ”
译文:
“春秋分昼夜时长相等。一小时,即一天的二十四分之一,被称为‘昼夜平分时’,该时间系统,即‘昼夜平分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