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郡实际上也是楚人核心区域的屏障
局面僵持巨鹿之战必将成为项羽崛起的大舞台
此时的楚人,已经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集中大部分*兵力北上。同时,包括刘邦在内的几支偏师,也开始迂回袭击秦人的关中大后方。但宋义同样秉持着不首先冒头的原则,在抵达安阳驻扎后就选择停滞不前。尽管有项羽不断鼓动自己进攻,他却还想着等赵人和秦军发生最终决战后才动手。
最终,作风狡猾的宋义准备与刚刚复国的齐人形成一个新政治同盟。已经看出他不愿意出战的项羽等人,便发动兵变将其*死。这才有了后来惊天动地的巨鹿之战。
项羽这样的主战派在当时的诸侯中也是少数
项羽在取得军权后,立马离开安阳北上。同时派遣英布、蒲将军率领20000楚兵渡河切断秦军的粮道。秦军的补给几乎全部依靠黄河水运,但军队不可能驻扎在黄河边。所以就在河岸到营寨这段距离内构筑起的运粮通道。面对楚人用优势兵力发起的突袭,守卫这些狭长通道的秦军根本无力阻挡。等到王离军队开始挨饿,项羽才带全部主力继续前进。为了表示决心并激励士气,项羽在渡河后就下令凿沉全部船只。破釜沉舟的典故也从此不胫而走。
其实在军事上,这个时代的楚人比秦军也有了一些优势。在过去的战国时代,楚人往往因为力量分散和兵力不足而败给人力资源丰富的秦军。但到了巨鹿战争迁徙,秦人已经大量消耗掉了自己的战争人口。虽然依旧号称40万大军,但实际上能部署的力量非常有限。加上交通线从关中一路通到黄河中下游,沿途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转手和防御。所以,最后集中到巨鹿的秦军不会超过8万人。面对项羽麾下的50000楚军,兵力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
秦军的骑兵数量有限 战术地位也很低下
另一方面,秦军过去以大量步兵配合战车骑兵作战,容易对相对更保守的六国军队具有体系优势。但经历了原有军队的分散消耗,晚期的秦军已经混入了大量的囚徒或奴隶。虽然还有从北方驻屯地南下的长城军团,却因不合格兵源的扩初而被稀释。大量的士兵在之前很少有战争经验,只是从表面上看组织得力。但要完成复杂的战场机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因为已经是被降为囚徒和奴隶,不少人缺乏自由人所应有的心气,容易在逆风战中溃逃。
相比之下,楚人的武装力量更加依赖地方而非上层建筑。在战国时代,楚人的各类封建君候私兵是法家经常诟病的顽疾。但在秦末的乱世之中,还是这些老班底让楚人迅速重建了部队。加上战国后期就已经通过西南等地传入楚国贵族的早期骑兵技术,让项羽的部队在实际上已经强于了大部分秦军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