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
⑴成立条件:
A.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B﹒组织基础:华兴会和光复会的成立。
C.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⑵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⑶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⑷机关刊物:《民报》
⑸*:孙中山为总理
⑹性质或地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⑺作用:它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⑴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是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前提)
“民权”是指“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是指“平均地权”(发展)
⑵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
⑴时间:1906年;
⑵地点:萍乡、浏阳、醴陵;
⑶*:刘道一.蔡绍南;
⑷影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
⑴时间:1907年;
⑵地点:安庆;
⑶*:徐锡麟,秋瑾
⑷结果:失败
3.广西起义
⑴时间:1907年;
⑵*:孙中山、黄兴;
⑶结果: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4.广州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
⑴时间:1910-1911;
⑵*:孙中山、黄兴、赵声;
⑶结果:起义失败,将收殓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与广州黄花岗,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将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
⑷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又称“辛亥革命”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4.经过:夺取军械库,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5.起义的直接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纷纷独立,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
6.辛亥革命的意义:
⑴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终结;
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7.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⑴终结了君主专制;
⑵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
⑶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概况:
⑴时间:1912年1月1日
⑵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
⑶国旗:五色旗
⑷国都:南京
⑸纪元: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改革措施:见课本P49
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⑴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⑵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⑶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⑷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影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2.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准备
(1)对内政策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2.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准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经过: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
(3)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4.用表格总结五四运动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3.发展: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成立时间及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地点:上海 → 浙江嘉兴南湖
4.会议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领导机构: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
5.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A.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B.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C.新的奋斗目标: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6.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概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时间:1923年2月
B.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C.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
D.意义: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3.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