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差不多只有45天就到春天了。今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十一月初十,属于“早冬至”,老话说“冬至来得早,春节暖洋洋”,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2024年春节期间会比较暖和。
早在25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我们老祖宗就通过土圭测日影法测定了冬至节气,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夏至这天日影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在这天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过了冬至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冬至阳气起,因此有着“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我国古代民间对冬至非常重视,人们把冬至的地位等同于过年,因此冬至也有着“亚岁”之称。“十一月节,家家户户吃水饺”,这里的十一月节就是指冬至,冬至的时间必然在农历十一月份,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外形像耳朵,人们认为吃了饺子后耳朵就不会被冻伤;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在冬至当天有祭祖的习俗,人们祭拜祖先,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冬至的到来也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最寒冷的时间段,我国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每九天算“一九”,当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也就标志着寒气已尽、春暖花开了。老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在冬至后的“三九天”和“四九天”,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防寒的准备。
冬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而且还是重要的节日,冬至这天在我国民间除了有很多习俗外,同时还有很多禁忌。马上就要到冬至了,那么冬至有哪些禁忌需要我们注意?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一、冬至忌远行冬至当天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晚上天黑得早,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出远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人们天黑之前如果无法到达目的地或者无法赶回家,那么就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和不便。
首先是安全风险。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由于没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夜晚的能见度很低,再加上路况差,人们走夜路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同时还增加了遇上盗贼的可能性。
其次,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天黑后气温会更低,人在路上很容易受冻,甚至发生因为天气恶劣而引发的意外;此外,冬至也是团圆、祭祖的日子,人们通常会选择留在家里与家人团聚,或者去祭祖扫墓。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忌讳出远门。
在现代社会,虽然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冬至作为家人团圆的日子,无论是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还是吃饺子,都是表达家庭团聚和温馨情感的方式。
二、冬至不坐石老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进入冬至天气本身寒冷,而石头的散热速度较快,这样石头的温度就会更低,人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很容易导致寒邪入侵;而夏季空气潮湿,降雨量也比较多,木头会吸收大量的水分,长时间坐在户外的木头上会导致人体不适。
这个禁忌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身体健康的认知和尊重,老话提醒我们在寒冷的季节里要注意保暖御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防晒防湿,这样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