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司马颙的设想,司马乂是打不过司马囧的,司马囧应该把司马乂给*了,然后自己就可以以此为理由讨伐司马囧,然后废掉惠帝,拥立成都王司马颖,最后由自己来当丞相掌握实权。。。
计划是如此完美,但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场战争司马乂居然赢了,而且司马囧被他所*!司马颖和司马颙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先是派人行刺司马乂,行刺失败之后干脆直接出兵讨伐他!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演化为赤裸裸的权力斗争。
司马颙颙派张方率兵七万,出函谷关,直扑洛阳,而司马颖也派陆机领兵二十余万,浩荡南下,司马乂劫持晋惠帝固守京城。双方打了两个多月,兵马损失非常惨重,但是也没分出胜负。张方见战况不利,索性在城西筑起了堡垒,准备打持久战了。
司马乂接下来又被围困了数月,城中粮草已经不足,这时候张方又在城外使坏,既然他们粮草不足了,干脆把他们水源也给断了!看他们还能撑多久?不久,洛阳城就开始闹饥荒了!
再精悍的部队也经受不住断水缺粮的考验,毕竟他们也是一个个血肉之躯,也需要吃饭喝水!现在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了,谁还有心思给司马乂卖命?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司马乂的部下背叛了他,偷偷打开城门,放司马颖和司马颙的军队进去,司马乂就这样被活捉了!
司马乂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但他想不到自己会死得这么惨。三天后,大将张方竟然将他架在火上活活烤死。
司马乂临死前:我TM跟你是有多大的仇?才让你才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
司马乂死后,坐庄掌权的成了二十五岁的成都王司马颖。他上台之后同样给朝廷来了一次大换血,除了更换官员之外,他还把宫廷的禁卫军也换了,做完这些,他还觉得不放心,之前几位王都是在洛阳城被围剿的,说明洛阳这地方是个不祥之地,我还是溜之大吉才是上策!于是他留几个心腹在洛阳,然后回老家邺城监视和遥控朝廷。
自从司马颖执掌朝政大权之后,人们才发现,他跟赵王伦、齐王冏一个鸟样,只知道贪图享乐,完全不顾他人死活!
失望之余,又有人想搞事情了。这次的主角,是东海王司马越。
晋朝的分封政策是关系越近,分封的地方离首都洛阳越近,关系一般的,只能分封到远离洛阳的边疆了。司马越是司马懿的远亲后代,因此被分封到了东海郡,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枣庄、江苏连云港一带。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地方不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搁以前,这里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司马越被分封到这种地方,心里非常不爽,又看到各宗王轮流坐庄当皇帝,心里直挠痒痒——风水轮流转,现在该我上场表演了!
公元304年,司马越联合右卫将军陈胗和原司马乂的部下上官巳(sì)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仅仅三天之后,司马越就挟持晋惠帝,北上邺城讨伐司马颖。
这是个近乎愚蠢的决定,首先,带着晋惠帝这个拖油瓶就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不仅管吃管喝,而且随时可能被被敌人抢了去,到时候就失去了谈判的筹码;其次,洛阳饱受战乱之苦,洛阳的守军已经精疲力竭,而且仅仅三天时间准备,不仅物资准备不充分,士兵也没做好北伐的心理准备;最后,在关中虎视眈眈的河间王司马颙能放弃洛阳空虚的机会么?
但是司马越可没想这么多,他最想做的就是把卧榻之侧的司马颖干掉,然后登上皇帝宝座。他带着匆忙凑齐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邺城,此时司马颖邺城的守军只有五万,差距不是一般大。
双方在邺城郊外一个叫荡阴的地方展开激战,司马越一方虽然兵力数量有优势,但军队长途奔波,疲惫不堪,司马颖兵力少,但是以逸待劳,毫无悬念——最后的结果是司马越被打得满地找牙,落荒而逃!
司马越见战势不妙,赶紧脚底抹油开溜!慌乱之中也顾不上傻皇帝晋惠帝了,所以司马越的军队作鸟兽散之后,只留下晋惠帝司马衷孤零零地呆坐在马车里不知所措。
司马衷: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就这样,晋惠帝司马衷被司马颖劫持在邺城,而司马越兵败后逃回了自己的封地——东海郡,而河间王司马颙的大将张方果然趁着洛阳空虚占领了城池。
荡阴之战对西晋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之前只是各宗王之间打来打去,但从这次战役以后,各宗王、各州郡刺史、甚至各流民首领、各强盗的头目等等,纷纷抢占山头,拥兵割据,互相攻伐,从此天下乱成一锅粥。而西晋朝廷再没能建立一个号令全国的中央政府,司马氏皇帝像接力棒一样被迫辗转于各方割据势力之手,直到迎来最后的覆亡。。。。。
捡漏的司马越晋惠帝司马衷是皇权的象征,谁控制了晋惠帝,那谁就掌控了实权。而现在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控制了晋惠帝,这惹得各割据势力分外眼红!毕竟现在天下大乱,谁都想控制实权当一个土皇帝!
再说司马越被击败之后也心有不甘,于是他就联络了自己在并州任刺史的弟弟司马腾,让他想办法恶心一下司马颖,顺便削弱他的兵力。司马腾早有加入战局“抢蛋糕”的打算,于是欣然同意,为了提高胜算,他还把自己的好基友、好邻居,时任幽州都督的王浚拉拢过来一起起兵讨伐司马颖。
幽州和并州地处西晋的北部边陲,与鲜卑、匈奴、羌胡等少数游牧民族地区接壤。自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当时的政府也懒得管理,毕竟这可以让他们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和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这些少数族的人民内迁后,在汉文化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也和汉人融为了一个整体,可是也因为这样,也为后边的五胡乱华和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提供了先天条件。
言归正传,王浚这个人在幽州当都督的时候,就很会跟少数民族搞关系,比如他为了得到鲜卑族的支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鲜卑族的大首领段务勿尘(少数民族的人名,确实很拗口)。与此同时,他也抓紧时间招兵买马,想着有朝一日能在乱世当中混出个名头。
现在邻居司马腾拉拢自己起兵,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于是王浚又联络自己的亲家鲜卑族的大统领段务勿尘,三人一拍即合,决定起兵讨伐司马颖。
王浚和司马腾带领了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组成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邺城。司马颖慌得一批,邺城守军不过几万,敌我兵力悬殊,加上这些少数民族的军队善于骑射,骁勇善战,硬刚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时候司马颖的一个部下刘渊上场了,刘渊原来是一个匈奴贵族,他的祖先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当初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定边陲,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自匈奴没落之后,刘渊为了混口饭吃,就随着大部队向内地迁徙,之后多次辗转投到了司马颖手下做事。
由于刘渊有一身好武艺,加上又懂得察言观色,适时拍领导司马颖的马屁,因此深得司马颖的赏识。王浚和司马腾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司马颖急的团团转,紧急时刻,刘渊献计说:主公别着急,咱邺城的粮草充足,兵力拿来坚守是足够的,我愿回到我的匈奴老家,率领五部匈奴前来支援!
三国时代,曹操掌握实权之后,为了进一步削弱和控制匈奴,将入塞匈奴划分为五部,每部都有单独的贵族为统帅,散居沿边郡县,其中并州所居匈奴最多。五部匈奴虽然仍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但长期与汉人杂居,有些人便放下马鞭拿起了锄头,从牧人变成了农夫。若如此下去,再过上几十年,匈奴人也就和汉人没什么差别了。
刘渊向司马颖提出回老家借兵前来支援,其实只是一个脱身之策,他并不是真的相帮司马颖,虽然他在司马颖手下做事,可他的身体里,还流淌着天之骄子的血,要不是时代所逼,谁愿意放弃驰骋草原的自由与潇洒,而只安心在司马颖手下做一个奴颜屈膝的狗奴才?而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天下大乱,正是我匈奴人复兴霸业、纵横四海的好机会!此时不起兵更待何时!
此刻刘渊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了,但是渴望建功立业的他不觉得年纪是一种障碍,他振臂一呼,立即得到许多匈奴贵族的响应。于是在公元304年八月正式在离石左国城(现在山西吕梁一带)正式起兵,号称大单于!
刘渊以借兵为由,逃离了成都王司马颖的掌控,并在左国城正式起兵。司马颖得知消息,大骂刘渊是个奸诈的魂淡!不仅没给他借到一兵一卒,而且居然堂而皇之地举起了反晋的大旗!
但是骂归骂,刘渊叛逃之后,司马颖只好自力更生,亲自带兵抵挡王浚统领的鲜卑和乌桓兵。但是寡不敌众,司马颖抵挡不住,只好放弃邺城,携着晋惠帝逃往洛阳,而王浚则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洛阳城外。则此时的洛阳已经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占领,为了救下傻皇帝晋惠帝,张方接纳了司马颖和晋惠帝,而王浚看到洛阳城的防守非常严,而且张方早有准备,跟他硬干也讨不到什么好处,就下令退兵回邺城了。
现在,傻皇帝司马衷落入了张方的手中,而张方又是河间王司马颙的部下,这就相当于司马颙掌握了实权。但司马颙觉得自己身在长安,而皇帝却在洛阳,控制起来很费劲。而自己当然不能擅离根据地到洛阳去冒险,那就只好委屈皇帝迁都来长安了。于是便命张方挟持晋惠帝司马衷西迁长安,顺便也把那个丧家之犬成都王司马颖也一起带了过来。
河间王司马颙挟持晋惠帝迁都长安激怒了东海王司马越。你想想,是司马越联络自己的小老弟司马腾,司马腾又联络了中国好邻居王浚,王浚又联系了他的鲜卑族大统领段务勿尘,因此才起兵打败了司马颖,司马颖被打败之后携着晋惠帝投奔洛阳,结果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捡了个漏,自己白搭这么多功夫,啥好处都没捞着!再说了,司马颙趁他兴兵北伐,派张方夺取了洛阳,这笔账还没跟他算呢!现在又要挟晋惠帝西迁长安,司马颙到底想干嘛?敢情不把我司马越放在眼里?!
司马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他又联络了幽州都督王浚,跟他一起讨伐司马颙。王浚派出大将祁弘率鲜卑、乌桓骑兵前来助战。司马颙见大军来袭,慌得一批,赶忙*了大将张方,然后跟司马越讲和。
司马颙:大兄弟别生气,这都是张方的一个人擅作主张,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你看我已经把他*了,您消消气!咱都是一家人,血浓于血,不要动不动舞刀弄枪的,你说是吧!
司马越:你夺我洛阳城,掳走傻皇帝司马衷的时候可没说这番话!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背锅侠张方:就没人给我主持一下公道吗???
公元306,祁弘率领的边塞骑兵在连败司马颙之后,攻破长安四门。入城后,祁弘放任士兵大肆抢劫了一番,然后将傻皇帝司马衷用车拉回洛阳城向司马越请功。
司马颙和司马颖知道大势已去只好脚底抹油开溜!但是跑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最终成都王司马颖在朝歌被司马越的爪牙抓获,最后被送往自己的根据地邺城,此时的邺城已经是司马越的囊中之物,司马越“念及同宗之情”,赐了司马颖一个全尸,命手下把他勒死了!
而河间王司马颙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在东躲西藏一段时间之后,当他得知晋惠帝已经被劫持回洛阳,就又悄悄逃回长安。
司马颙心想: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会儿肯定没人知道我在这。。。。
可是他刚一回到长安,就被司马越的手下抓住了。。。。。。然后被活活掐死。。。。。。司马越同样“念及同宗之情”,赐给了他一个全尸,而且司马颖和司马颙都死在了自己的根据地,也算“叶落归根”了。
公元306年,随着司马颖和司马颙这两片“落叶”“归根”,八王之乱至此结束,司马越成了最大的赢家!前文一直围绕这个事件展开,篇幅较长,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贾后利用楚王司马玮诛*杨骏父女,接下来贾后利用宗王之间的不信任,令司马玮诛*老臣司马亮,接着倒打一把,说司马玮滥*无辜,又除掉了司马玮;
其次,司马伦和司马冏以太子事件为由,起兵讨伐贾后,贾后被*,之后司马伦和司马冏开始内斗,司马冏又联络了司马颖和司马颙一起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斗不过被搞死;
然后,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颙和司马颖之间的内斗,司马乂先是*了司马冏,而后又被司马颙的大将张方放火上活活烤死,之后司马颖当权,在根据地邺城遥控朝廷;
最后,司马越挟持晋惠帝起兵北伐司马颖,结果大败而回,而且还搞丢了洛阳,司马越不甘心,又联络自己的弟弟司马腾和幽州都督王浚,结果把司马颖打败,司马颖挟持晋惠帝逃往洛阳投奔了司马颙,司马颙捡了个漏,之后逼迫晋惠帝迁都长安,由此掌握实权。但司马越又不甘心,再次联络王浚攻打司马颙,司马颙和司马颖不敌,最后均被*死。
帝国黄昏再说晋惠帝司马衷回到洛阳不久,就被司马越毒死了,司马越改立豫章王司马炽为帝,史称晋怀帝,自己做了太傅,可谓权倾朝野。
司马越之所以要*司马衷,是他在屡次事变中发现,这个司马衷虽然很傻,但他在百官及将士心目中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这对自己的专权相当不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如除掉司马衷,另立一个新皇帝。
司马越虽然毒死了晋惠帝,改立了新皇帝,自己也掌握了晋朝的实权,可是不代表他就能高枕无忧了。别忘了,不久前,匈奴贵族刘渊已在左国城正式起兵,号称大单于。可是单于号召力不大,因此不久之后,也就是公元308年十月,刘渊正式在左国城称帝,定国号为“汉”,号称“汉王”(这个政权后边又改名为赵,因此后人习惯称之为“汉赵”或者“前赵”)。
等等!那不是跟刘邦喊的口号一样了吗?没错!一毛一样!刘渊之所以以“汉”为国号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汉人前来归附,毕竟长久以来,汉文化才是正统!果然,刘渊一举起汉朝的招牌口号,立即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归附。
西晋末期,天下大乱,各军阀割据势力纷纷抢占地盘,占山为王。除了前边介绍的刘渊成立的“汉赵”政权雄踞在西晋的北方之外,在西晋的西北角,也有另外一个政权在打着汉朝的名义在招兵买马, 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不仅天下大乱,西北地区也是连年干旱,好多百姓活不下去了,只好外逃另谋生路,这些为了谋生四处奔波的老百姓被称之为“流民”。少数民族氐族的首领李特,原来是家境殷实的富家子弟,但生逢乱世,家道中落,只好加入流民的队伍混口饭吃。
老百姓一看这李特很有文化涵养,就跟着他一起混,李特带着流民跑到了蜀地,结果被当地的一个叫罗尚的官员,一顿乱棍伺候,要他们哪来的滚回哪去!
李特心想,回去也是个死,不如跟这个狗官拼了!经过一顿猛如虎的操作,李特在战斗中牺牲,李特的儿子李雄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跟西晋朝廷对着干,后来终于站稳了脚跟,在成都建立“汉朝”,由于它也叫汉朝,后人为了跟刘渊建立的汉朝区分,就给它取名“成汉”。不过“成汉”政权在西晋的灭亡中起的作用并不大,因此这里暂时不做过多介绍。
下面让我们重新关注一下刘渊建立的这个“汉赵”政权。汉政权建立之后,西晋朝廷曾派司马腾去剿灭它,想要趁着它为发展壮大,扼*在摇篮里。但谁知司马腾太过轻敌,加之刘渊的匈奴兵各个勇猛无比,居然以少胜多,打败了司马腾。但刘渊兵马损失也非常惨重,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类型。刘渊心想,西晋朝廷实力尚存,目前我们跟它硬刚,捞不到什么好处,目前还是应该大力招兵买马,休养生息才是良策。
这之后,刘渊果然以他的独具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多员猛将前来投奔,正是这些猛将的到来,让汉赵成为了一台所向披靡的战争机器,最终终结了西晋王朝。
那么这些猛将到底是谁?第一个前来投奔刘渊的人是王弥,王弥是刘渊的老朋友了,是刘渊当初被作为匈奴的质子被“扣押”在洛阳当人质时认识的官二代,虽说人家是官二代,可是一点都没有骄横的脾气。刘渊和王弥两个人都是能文能武,一来二去就混熟了,经常在一起喝酒猜码聊天。
后来天下大乱,刘渊投奔到了司马颖的门下,而王弥则投奔了在山东造反的刘伯根。古代造反有一个规律,就是最先喊口号揭竿而起的人,往往都活不到最后,你看我前边文章讲到的陈胜吴广、张角等人就知道了。这个刘伯根也一样,刚起事没两天,就被人咔嚓了。
刚选择一家创业公司,没想到业务还没开张,就*了,王弥只好出来另谋生路,但是这年头工作也不好找,王弥干脆就进山做起了强盗,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这样子。
在这段时间,王弥充分展示了他在当强盗方面的优秀才能。同事们都发现,这位老兄不但勇猛过人,而且富有谋略,出去抢劫之前,他一定会策划好各种方案,万一抢劫不成功怎么办、遇到条子怎么办等等,所以抢劫从来不走空。在众人的崇拜下,王弥得到了“飞豹”这个霸气的外号。
后来,王弥的强盗事业是越做越大,不仅*了东莱太守,而且还控制青徐地区。公元308年,王弥带领着他的子弟攻县城、开府库、取兵甲,转眼间就聚集了数万人马,他还一鼓作气攻下了许昌,下一步就是*奔洛阳而来了。
刚刚控制西晋朝廷的实权,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荣华富贵,就听说天下乱成一团,各个军阀互相割据,王弥甚至要打到洛阳来了!司马越很头疼,同时也很愤怒,他当即命五千禁卫军誓死保卫京师,同时让大将北宫纯率领凉州兵马前来支援。
北宫纯,听这名字就觉得像是日本的武士,这家伙的性格也同日本武士一般,动不动就切腹自尽,哦,不对,是玩命似的冲*,他带领着一百多名敢死队,突进王弥队伍中奋力冲*。王弥他们从未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对手,气势上就差了一大截,最后被打得大败。
打了败仗的王弥这才发现,强盗毕竟只是强盗,遇到有点儿战斗力的官军还是打不过,继续在这山里混也没什么出息。此时,他又听说老朋友刘渊混得不错,就带着残兵败将到平阳投奔了刘渊。刘渊很高兴,立刻拜王弥为镇东大将军、青州刺史、东莱郡公。
第二个前来投奔刘渊的人是石勒。石勒祖上是羯族人,当时少数民族内迁是一种趋势,石勒跟着父亲迁到了内地,在上党地区定居了下来,但不久,他父亲就死了,他只好跟母亲相依为命,年纪很小就给当地的大地主打杂种田,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当时有个地主叫郭敬,见石勒母子实在太可怜,就经常给他们送吃的穿的,工钱也是多给他们一点,可以说对石勒很照顾,但这乱世当中,地主家也没法保证时时刻刻都有余粮,不久之后,地主郭敬也只好外出另谋生路。
石勒就这样失业了,当时的西晋社会“捕户”成风,一些西晋官员和地方豪强命人四处抓捕少数民族的百姓,然后把他们作为奴隶卖给另一些地方的豪强,从中中饱私囊,前边讲到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就是做大的贩奴者之一。石勒为了混口饭吃,甘愿当起了奴隶,他和一千多奴隶一起被卖到了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