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对于世态之荒唐和人性之复杂的精准把握是近年来国剧少有的,以致于观众迅速移情余欢水。
“好惨一男的”背后是种种细节一层层铺陈出的生活启示录:平凡青年到平庸中年必经的社会鞭挞。
这正是那么多观众大呼扎心的缘由,看透又说透。
04丨“过把瘾”的遗憾?但是,瑜不掩瑕。
且不说《我是余欢水》的成功背后是否牺牲了女性角色的功能和形象,该剧剧作上仍有显而易见的瑕疵。
比如10年前车祸事件余欢水说了谎话,原本是他骑车带人闯红灯,却把罪行推到车祸中已故的好友大壮身上,导致对方母亲未得到真相和赔偿,而余欢水的中年平庸也是由此造成。
这位“法制咖”在此后漫长时光里毫无悔过之表现,直到第7集误诊事件对他身心造成折磨之后才回顾往事去探望大壮的母亲,这是前史第1次承担叙事功能;
第12集绑架事件中每个人质谈及自己的阴暗经历,前史再次浮出水面,这是第2次承担叙事功能。
但作为塑造人物和推进剧情的重大利器,这两次抖落的“包袱”却毫无价值,看似导致了故事的某种转向——得知大壮母亲郁郁而亡于是劝U盘三人组自首/众人质疑车祸真实性认为他是为解救绑架拖延时间,刻意又无用,反而“洗白”了他——
观众全然忘记了余欢水的撒谎成性和贪心不足——“私以外,全员恶人”,消解了人物的相对复杂性,且并未带来相应的戏剧高潮,草草收场。
罗伯特·麦基认为,“事件”意味着变化,这种变化是要用某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
余欢水在被误诊为胰腺癌之后的选择明显只是“爽一下再说”的套路:
办公室撒泼号称要*掉同僚,
向邻居装修的新房泼油漆,
花枝招展进酒吧,
甚至将计就计诈骗U盘三人组等等。
这些或然性的段落组合虽然不断出入于家庭生活和外部世界之间,但在原本戏剧性的叙事中只是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冲动的、闹剧式的生活场景,余欢水所负载的故事价值没有任何转变,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故事初始建置时也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