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冬天一到,便流行起煮茶。
我们现在的煮茶之法,早在唐代时期,就有雏形可借鉴,只是那时候的煮茶有另外一个名字——煎茶。
对比我们现在的煮茶,煎茶的步骤要繁琐的很多。或者说,比较有行为艺术感。
我们现在煮茶,纯粹是为了解放双手,在煮茶的同时能够忙其他事,待想喝茶时,再倒出一杯热茶,然后细酌两口,又忙活其他事儿去了。
而煎茶,真的要无微不至地守候在茶桌前,一刻也不能停歇。
煎茶有多复杂呢?
喝的时候,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
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
(这一点,可是很明显区分于我们的煮茶)
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
(因为煮的是茶糊糊,一定要不停地搅拌,否则就会黏在茶器上,可能会烧糊。感觉有点像蒸米糊)
稍后锅中的茶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凡煮水一升,用末(茶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嗜浓者增”,“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
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
这就是陆羽笔下的煎茶法,步骤和流程极为复杂,最重要的是要盯着水的沸腾情况,要知道,超过三沸的水,就“老而不可食也”。
感觉汉唐时期的煎茶,更像是一种烹饪行为。
那我们现在常用的煮茶法,流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2》
我们现在的煮茶法,真的简单的多,村姑陈把步骤进行拆分,茶友们按照步骤来,即可煮出一壶好喝的白茶来了。
步骤一:准备茶具
唐朝的煎茶,需要准备的工具太多了。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其中焙、灸、碾、罗、煮都是为煎末茶所必经的加工烹煮过程。
在这些流程中还需要用到风炉、筥、炭挝、火筴、(釜)、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鹾、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等24种茶器。
对比之下,我们的煮茶,真的很简单。
不需要太多工具,只要准备玻璃煮茶壶一套(包括煮茶壶和加热器)、茶海(用来盛茶汤)、盖碗(可用来清洗茶叶)、茶杯(喝茶之用)、茶滤(过滤茶汤)、茶则(盛放茶叶)、茶匙(用来把茶叶拨入玻璃壶当中)。
煮茶器方面,建议茶友们用电玻璃壶,可以方便查看水沸腾的情况,从而可以很好地控制煮茶时间和出水时间。
《3》
步骤二:煮水
在开始煮茶之前,我们先要煮水。
煮水可是一个重要步骤,煮白茶,可一定要先把水烧至沸腾的状态才可以把茶放入,这样煮出来的茶汤滋味不会太浓,甘醇可口。
在煮水的过程中,玻璃壶的好处就凸显出来的。
我们可以随时观察到水的沸腾情况。
一开始静如止水。
慢慢加热,水如蟹眼。
接着水如连珠;水大如鱼眼。
可以投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