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主题:
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小男孩从一开始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失望和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无奈以及对孩子的爱。
课文梳理:
一、开头:第1自然段
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第一次盼望。(“早晨”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即是“盼望”发生时间的推移,又暗示“盼望的基调____漫长而昏暗)
二、中间:第2____6自然段
细致地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焦急、无奈、最终失望委屈的过程。
2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母亲答应我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我平生第一次盼望。)
3自然段:母亲说一会儿去,后来又说买菜回来就去。(我相信母亲的承诺,兴奋地耐心等待)
4自然段:为了挨过这段时间,“我”做了很多事。(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画报,焦急而无聊)
5自然段:整个上午跟在母亲腿底下央求,可母亲做完一件事又一件事,一直没有带“我”出去玩。(“我”跟着母亲寸步不离,念念叨叨,母亲因为忙碌无暇顾及“我”,“我”焦急又无奈)
6自然段:下午,母亲洗衣服洗到天渐渐暗下去。(“我”午觉睡过头,很自责,一直看着母亲洗衣服,心里不满,一声不吭,看到天暗下来,焦急变成失望。)
三、结尾:第7自然段
“我”的情绪郁积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黄昏的到来,“我”知道“我”的期盼落空了。看到“我”哭,母亲抱着“我”,向“我”道歉,“我”心里充满了失望和委屈)
课后题一:
开始因盼望而兴奋期待,后来因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和委屈。
课后题二:
1、
①“我”盼着母亲赶紧洗完衣服带“我”出去。
②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盼”的心情。
2、
①这个片段表现了“我”失望的心情。
②因为作者把感情融入光线和声音当中,能更好地表达出“我”失望至极的心情,这种融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比直接描写心情更强烈,更能感染人。
课后题三:
相同点:
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
不同点:
《8匆匆》直接表达情感:
运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
《9那个星期天》间接表达情感:
①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②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同时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表现人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