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转发锦鲤,转发锦鲤优缺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3 13:19:50

接下来,斯金纳又更加丧病地玩弄鸽子的情感。他把那只社会摇的鸽子单独拎出来,然后把它的投食时间间隔慢慢增加到 1分钟,这次鸽子就更卖力了。到最后在两次强化间的1分钟内,这只鸽子像在表演舞蹈似的(好像一种“鸽子祈食舞”)。

实验的最后一步是消除鸽子的这种“迷信”行为,在测试箱中的强化不再出现(即不再按照上述时间间隔来进行投喂)。这时,迷信行为逐渐消退,直到完全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迷信反应完全消退前,“跳舞”鸽的“祈福”次数超过了1 万次,由此说明了迷信行为是建立容易消退难,现实中的迷信行为也常常是持续一生的。

斯金纳:

“鸽子行为的依据是行为和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这种联系实际上并不存在。迷信现象的产生,就是一种其实不存在的因果关系,被错误地认为存在。”

如果从这个角度继续来讨论的话,可能就要用到实证科学中所涉及到的变量、变量控制等一系列实验操作的问题了。

如果我们要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想要验证“转发信小呆”和“获得好运”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我们就必须严格控制(不让你做)其他可能“带来好运”的行为,比如:“转发杨超越”。

从心理学角度看迷信是不健康的吗?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locus of control(控制点),基于每个人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将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内控型个体,他们认为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他们相信自己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能够进行控制;

而外控型个体,则认为事情的结果是由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在面对失败与困难时,往往归责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

为什么喜欢转发锦鲤,转发锦鲤优缺点(9)

而越是外控型的人,越不能容忍不确定性,因此他们有更高的焦虑水平。而“转发锦鲤”或“求神拜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和对未知的恐惧感。

所以,心理学相信,尽管从定义上讲,迷信行为并不会导致你想要的结果,但它仍然有积极的功能。因为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让人产生力量,不再对眼前的情形感到无助和失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事危险职业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加容易迷信。

所以,有时候算命先生比心理学家更能安抚情绪也不无道理。心理学家balabala说了半天,也不能立刻解决什么问题;但算命先生说了,我这是水逆/流年不利,我就踏实地接受现实,或者请个平安符啥的,等待危机过去就好了。

所以说,迷信的作用可以是用来对抗恐惧,将霉运归咎于一个具象的存在,比如猫,比如风,比如“水逆”;

迷信的作用也可以是用来祈求福祉,将好运寄托于一个具象的存在,比如耶稣圣母玛利亚,比如财神庙里被摸得锃光瓦亮的元宝,比如锦鲤和信小呆。

但无论是对抗恐惧还是祈求福祉,迷信(只要不用来害人、耽误事儿——比如坑蒙拐骗,或有病不去治)都还是有一定程度积极作用的——有时候,由迷信行为带来控制感的重获,能有效降低内心的不确定性,从而缓解焦虑、增强自信心,并提高成绩。

比如好多同学跑到我这里来求开光,事后还真得会到我这里来“还愿”说如愿通过了考试。但其实这是他们自己增强了自信、降低了焦虑、(最重要的是)平日努力的结果,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

正如李宇春听到“信春哥,得永生”之后说的:“虽然我很感动,但是不管你们信不信我,你们最终都是会死的。”

本文有部分删节,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END

欢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联系原公众号。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