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最后,回到了心理医生的视角。
他的妻子也有着和金智英类似的遭遇,原本比丈夫更为优秀,最终却选择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听完金智英的故事后,心理医生开始反省:
“要是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四十多岁男性,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些事。
我终于知道,原来生为韩国女性、尤其是孩子的母亲,背后究竟蕴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在没有像我一样遇到金智英这样的特殊案例前,不了解也是必然。”
虽然他开始理解女性,希望自己的妻子将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面对因生育而离职的女医生却暗暗地下定决心:以后如果要雇佣女性员工的话,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
看来,大部分男性还是会将女性分成我女儿、我妻子、我母亲及其他女性。但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妻子与女儿,在其他男性眼里,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所以,要一视同仁。
还是孟子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理解、尊重、支持自己家里的女性,继而推广到天下其他的女性。
03 金智英能康复吗?很多韩国的女性读者在读了《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小说之后,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被不公平对待了。
金智英的丈夫说:等孩子出生后,他也会一起“帮忙”的。
面对丈夫的安慰,她却一反常态地失控了:“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
从“帮忙”这个词语就可以看出,男性认为家务、育儿都是女性一个人的事情。
其实,中国社会也很流行“丧偶式育儿”这一现象。
以前,养不教,父之过。
而现在,则变成了“母之过”。
孩子没有教育好,做爸爸的首先想到的是责备自己的妻子。
女性地位和存在价值在认知层面的变化,是这百年间随着人权运动,由西方向东方慢慢演进和发生的。
当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
那是1879年,西方的妇女已经开始在为自己争取权利了。
100多年之后的韩国,终于等到了《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期待的结局——金智英会来个华丽转身,她最后可以勇敢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惜,智英不是娜拉,她没有选择离家出走。
至少,娜拉在《玩偶之家》中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首先我是一个人”。
金智英呢?恐怕她想到的是:首先我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