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曹丕、曹植俩兄弟,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关系不好”,毕竟这位哥哥可是逼着弟弟“七步成诗”,不然就要弟弟命的狠角色,好在弟弟曹植聪慧,顺利作出《七步诗》,化解危机。但哥哥并没有罢休的意思,这不,曹丕偶然看见两头牛在打架,便命曹植百步成诗,且不能有牛字,否则……那么曹植这次又作出了怎样的诗呢?别急,咱细细说。
曹氏一门,大家都熟悉,首先是父亲曹操,一代枭雄,三国时期魏国政权的奠基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还是31个孩子的爹(其中包括25个儿子),关键这些孩子中,不少还遗传了曹氏一族的优良基因,能文能武,十分优秀。故而想在父亲面前脱颖而出,并得到青睐,着实是件大难事。
原本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长子曹昂,此子常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无论是人脉还是军事才能,都相当不错,只可惜他为了救曹操而命丧于战场中。悲痛欲绝的曹操把目光放在了那个小小年纪就能称象的曹冲身上,结果曹冲又早早夭折了。
思来想去,最后只有曹丕和曹植最合适,按理说曹丕是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能力也不错,是最好的接班人选,可曹操却迟迟不放手于他,明里暗里都喜欢文采卓越的曹植,于是乎丕、植二人的关系,日益恶化,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曹植虽然先一步得到父亲青睐,但可惜,他并没能抓住机会,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生了一件事,让曹操对他失望透顶,当时曹操外出,曹植喝醉酒,竟然驾车擅自闯开了王宫的大门,而他走的那条路,又正好是帝王举行典礼的专用通道,这让曹操十分生气。还有一次,曹仁被关羽大军围困,曹操让曹植领兵去解围,结果他又喝高了,根本走不动路。曹操对他愈发失望。
曹丕见状,立马见缝插针,一边显示出自己办事靠谱,一边不忘讽刺一下弟弟,曹操再三思考过后,决定将曹丕立为世子,3年后,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汉献帝“禅位”给曹丕,他终于在33岁这年,成功登基为帝,以魏代汉,建立魏国。
按理说,亲哥当上皇帝,应该算是一件喜事,结果曹植听说哥哥废汉自立,竟然当即就穿上丧服,为汉朝而哭泣,可想而知,曹丕会多生气,母亲卞氏见状,立刻从中阻拦,保护曹植,碍于母亲的面子,曹丕并没对曹植做什么,只能将他数次徙封,处处限制曹植,但即使如此,曹植依然是曹丕心中的一根刺。
当年曹丕领军南征东吴归来,“特意”去雍丘看望弟弟,两人见面时恰好有2头牛在打架,眼看着其中一头就要落败,被推进枯井里摔死,曹丕见状对弟弟说道:“吾弟素以才思敏捷闻名,何不百步内赋诗述之?”后来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全诗不能出现“牛”字,曹植苦笑,知道哥哥这话意味着什么,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接着吟道: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土头侧,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听到曹植这首满是愤懑的诗,曹丕青筋暴跳,可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发作,只得纵马而去,此时的他不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见曹植。回到洛阳不久后,曹丕便病重,并于同年去世,时年40岁,可谓英年早逝。
而大半辈子都被哥哥打压的曹植,在哥哥去世仍然没有受到重用,几年后便抑郁而终,真是令人感慨。
参考资料:《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