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告诉同学:《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较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所以佛家叫我们学空,戒律上第一个要做到谦虚。试问有几个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谁做到了。
真正做到了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也是这样,佛家谦到什么程度呢?谦到“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
所以我们光想打坐达到空,在心行上做不到是空不了的,因为我们坐在那里守空,是“我”去守空,没有做到无我的空,假定无我,何必求空呢?无我就已经空了。
所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要做到这个才能谈到真慈悲,因为慈悲就是无我。其实,我们普遍讲慈悲都属于“情”,不是“智”。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是般若的慈悲。以其真无我,才能真慈悲。说我要慈悲你,就落于下乘了。比如父母爱儿女那个仁慈,尤其是母爱,决不要求代价的,这是普通人道的父母子女之爱,但那还是“情”,这情是由“我”爱而发;菩萨的慈悲是“智”,智是“无我爱”而发,这可严重了。
所以讲行愿、行门之重要,我们随时在静定中,要检点自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如何修证佛法》
“意识”,是“心”起分别理想作用的先锋。它旋转跳跃变化的非常快速,而且最容易作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肯定或否定。它就在我们脑子里盘据活动,发挥思想、理想、幻想等成千成万的作用。但它本身是把握不住,想过了用过了便溜了。……
真能做到使意识意念返还到明诚明净的境界,那才叫做真正的“自谦”,这完全是靠自己的反观省察,才能得到的境界。谦并不是消极的退缩,它是崇高的平实。谦是《易经》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画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说,在万仞高山的绝顶之处,呈现一片平原,满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都是半凶半吉,或者全凶,或是小吉。只有谦卦,才是平平吉吉。
古人有一副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看来是多么的气派,多么的狂妄。但你仔细一想,实际上,它又是多么的平实,多么的轻盈,它是描述由极其绚烂、繁华、崇高、伟大,而终归于平淡的写照。如果人们的学养,能够到达如古人经验所得的结论:“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便是诚意、自谦的境界了。
——《原本大学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