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走后的炎帝只能北上山西高原,而山西高原的地形用“两山夹一谷”来形容最为合适,在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由南向北行进,大概率就是炎帝部落的迁徙方向。在炎帝逐步向北拓植的过程中,黄帝早已在洛阳盆地扎下根来,这个过程十分缓慢,甚至需要用“百年”作为计算单位,所以“炎帝”、“黄帝”、“蚩尤”这些标签究竟指某个部落,还是某个人是很值得怀疑的。
图-黄帝
当炎帝一系到达山西高原的最北端后,远在河洛的黄帝部落自然不会对其构成威胁,但炎帝不是河北唯一的竞争者,因为东夷部落已经从东方*来,其中的代表便是山东半岛的蚩尤。
从山东半岛抵达洛阳或者涿鹿的直线距离相差无几,理论上说蚩尤部落与炎黄二帝的接触时间也不会相差太远,但“柿子先挑软的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所以蚩尤很明智地选择了炎帝,而放过了黄帝。立足未稳的炎帝部落很快败下阵来,炎帝向黄帝告急,炎黄之间组成战略联盟,黄帝的兵还在河洛地区,战场上依旧是炎帝独自与蚩尤厮*。
此刻黄帝面临两个选择,是北上驰援战场,还是东进直捣黄龙,最终黄帝选择了后者。既然东夷部落的主力已经被炎帝吸引在河北,那么其留在山东半岛的兵力必然不足,这个场景与数千年后的“围魏救赵”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