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还有几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贡献排行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5 16:40:34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之一。曾几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苏联撤走在华专家时,一位苏联专家说:“没关系,我们走了,你们还有王淦昌。”1961年4月,二机部部长刘杰约见刚刚回国的王淦昌,请他放弃原来的研究,参加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王淦昌回答:“我愿以身许国!”从那时起,王淦昌化名“王京”,为中国的核武器的研制工作,隐姓埋名17年。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逝世,享年91岁。2003年9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由国家天文台台施米特小行星巡天项目组发现的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14558),被命名为“王淦昌星”。(“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还有几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贡献排行(9)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他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他是国家“863计划”发起人之一;他花甲之年参军入党,成为军营里的一名新兵。他和刘志逵提出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后来成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理论基础。2000年4月29日,陈芳允院士逝世,享年84岁。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还有几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贡献排行(10)

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吴江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1975年至1987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10颗返回式卫星,卫星上使用的都是杨嘉墀主持研制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一起提出了对中国高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863”计划。2006年6月11日,杨嘉墀院士逝世,享年87岁。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还有几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贡献排行(11)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彭桓武参与和领导了中国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他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分子结构提出过新的处理方法,在量子多体问题研究中提出了自洽场的推广理论。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还有几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贡献排行(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