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雾缭绕的峨眉山,给了多少人一个必去四川的理由。 摄影/石耀臣
世人多知“峨眉天下秀”,却鲜知“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的峨眉山,比五岳中最高的华山还要高近1000米。
天下名山僧占半,峨眉山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早在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经丝绸南路传入南方后,僧众便在这座山上参禅悟道,又200年后,普贤信仰从峨眉山向周围传播,自然而然,这座山便成了普贤菩萨的道场。
▲ 峨眉山金顶上的普贤菩萨像,在星空下多了一丝神秘色彩。 摄影/石耀臣
而海拔3079米的金顶,由于集中了历代寺庙,成为当仁不让的“峨眉山象征”。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在此创建铜殿,当朝阳映射山顶时金光闪闪如同金殿,可惜后来毁于一场大火。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华藏寺,比原来的金殿规模更大,飞阁流丹、高耸入云,终于使得金顶“名至实归”。
园林,让人更有精神归宿感
山水之间,中国人构建了园林。
当“园林”一词入眼,多数人脑海首先浮现“苏州”、“江南”、“文人”的字眼,接着,“小中见大”的江南园林、色彩浓丽的岭南园林、尤重内涵的蜀中园林便逐一浮现在脑海中。对于北方的园林来说,这尤其不公平。
向左滑动
▲ 图1:苏州园林中的留园。 摄影/陶源;图2:广州番禺余荫山房,广东四大古典名园之一。摄影/卢文
相较于江南园林,北方园林更加大气。比如北京的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叫做清漪园,建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这座以江南园林手法建造而成的大型园林,广泛仿建江南古建: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湖两岸买卖街仿苏州水街……2.97平方千米的面积内,有大小院落20余处,亭台楼阁等不同建筑3000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