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繁体字可复制,龙的繁体字复制粘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5 21:18:46

龙的繁体字可复制,龙的繁体字复制粘贴(1)

由于文化传承断裂带的存在,造成与传统深深的隔阂,很多人不认识繁体字、不喜欢繁体字、不会用繁体字。现在所谓的“繁体字”在不久以前可是连小孩子都会认、会读、会写哦。那么,看看你都用对了吗?

龙的繁体字可复制,龙的繁体字复制粘贴(2)

1、“後”和“后”。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后”只指帝王的配偶,如“皇后”、“太后”等。表示“後面”的意義時,通常使用的是“後”。

2、“裏”、“裡”、“里”。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里”只是指里程,是計量單位,另組詞如“鄉里”、“里弄”等。而表示諸如“裡面”的意思時,要用“裏”。但是目前港臺同胞大多已用“裡”代替較難寫的“裏”。(網友laozhongchen補充:“裡”和“裏”两个字,臺灣取“裡”為正字標準,香港按小篆寫法取“裏”作正字標準,所以港臺使用並非完全一致。)

3、在表示“面容”之類的意思時,要用“面”。在表示“麺食”的意思時,要用“麵”。因為麵是用麥子做的,沒有這個形旁,我們吃“方便麵”就是吃“方便臉”了^_^。

4、還有像“××大麯”,因為用糧食發酵,所以要用“麯”而不是“彎曲”的“曲”。

5、在表示“發送”、“發財”的意思時,用“發”。但是在“頭髮”“毛髮”中,用“發”就不對了。這兩個字根本不是一回事。老外在大陸學漢語時大概會發暈:怎麽“恭喜發財”和“歡迎理髮”的“发”是一個字,而抹臉用的粉竟然不是叫“面粉”呢?這時,我們就要耐心給他解釋……

6、“特徵”、“徵象”和“徵兵”、“徵詢”、“徵稅”的“徵”,不是“征討”和“長征”的“征”。“徵”是“跡象”、“召求”、“詢問”、“證明”的意思,“征”是“征行”、“征伐”的意思。二字的起源完全不同。

7、“沖”,在簡體中是二點水。傳統上,本來三點水的這個“沖”是正體,但簡化方案中由於它多了一個點,“過於繁瑣”,被廢掉了。(也有無緣無故被廢掉的,比如“羣”,以前是“群”的正體。還有“閒”,是“閑”的正體。目前港臺也是多用“閒”,如“休閒”、“空閒”、“閒聊”。。。)但是,在表示“衝擊”、“衝撞”、“面對”、“衝要”這些意義時,應該用“衝”。如:“衝動”“衝鋒”“衝啊”等。在表示水流湧動,如“沖洗”、“沖刷”,或者直飛而上,如“一飛沖天”時,用“沖”。在道家術語中,也用“沖”表示一種空虛的狀態,武俠小説中如“沖虛道長”者是也。

8、“臟”“髒”絕對不是一個意思。“臟”指臟器,如“心臟”“肝臟”“腎臟”等。而“髒”指不乾淨,如“髒亂”“髒話”“骯髒”“弄髒”等。中國人的“心臟”不“髒”。;)

9、在表示“干戈”、“干涉”、“若干”、“天干地支”時,用“干”。而表示“乾燥”、“乾旱”“乾裂”時,要用“乾”。表示“樹幹”“骨幹”的意思時,要用“幹”,說“幹掉他”的時候,也要用“幹”。這三個字可不要混哦^_^。

龙的繁体字可复制,龙的繁体字复制粘贴(3)

10、“复”字一般是不用的。在表示“往復”、“恢復”、“回復”、“報復”等意思時,用“復”;表“複雜”、“重複”、“繁複”等意義時,用“複”。

11、二字同源,差異微妙。如“重複”、“複習”,微軟拼音也會搞錯。其實,“複”的本義是重衣,有重疊義;“復”的本義是往來,帶有方向性。按照本義引申,就不會犯錯了。

12、還有“覆”。香港網友serafins告訴我說:“反覆”不是“反復”;“複習”不是“復習”。回復=revert;回覆=reply。在粵語中,複、覆FUK^(高入),復FUK^(低入),不會混淆的。

13、大家看,一種語言的文字是和它的語音形式相適應的。我們的祖先不會把亂七八糟的同音異義的東西擠到一塊,然後造一些亂七八糟的字去對應它們。古人的造字是嚴肅的。而粵語由於保留了相當部分的中古發音,是以在語音層面就把這些字區分得很清楚。而一些現行的多音字,有時是本來不同的字簡化為一個而造成的多音,比如“佣金”中的“佣”是去声,繁简一致;但“佣人”“女佣”“雇佣兵”中的“佣”是阴平,應該作“傭”。

14、說到語音,我們要知道,漢語四聲本來是“平、上、去、入”。大約在宋末元初的時候,入聲開始在北方消失,叫做“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到明末清初的時候,北方的入聲基本Disappear了,所以我們現在普通話的四聲叫“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但在華南六大方言中,大多還保留著入聲。

15、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滿洲人學説漢話的發音,由漢語的東北方言過來的。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本來的北京發音,而是在清兵入關以後形成的。北京城的前後左右都不說北京話,千百里程外的東北三省發音卻和京音極爲相似,説明了這一點。

16、在表示“我”或者姓氏的意思時,可以用“余”,而在表示“多餘”之類的意思時,必須用“餘”。我不知道簡化字表中怎麽有“馀”這個字,但打繁體字最好還是採用“餘”而不是“馀”。

17、“匯”和“彙”在傳統上是完全不同的字,現在卻簡化成一樣的“汇”。“匯”指“匯入”、“匯流”;而“彙”指“類”,今組詞如“詞彙”、“語彙”等。另:現在有商家如“滙豐銀行”,我不清楚“滙”的確切含義和起源,感覺看起來像是“匯”的異體。望達人告知。

18、在表示“爭鬥”的意思時候,應當用“鬥”;在表示一斗兩斗的“斗”這個計量單位,或者“北斗七星”時,才可以用“斗”。

19、古漢語中“纔”和“才”是分得很清的。當表示“才能”、“人才”的時候,用“才”。按照《王力古漢語字典》中的註,“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財;人有用叫做才。三字同源。”,可以輔助理解。至於作副詞“剛剛”這個意思解的時候,就應該用“纔”。在古時,這兩個字有時相通,但正體是“纔”。現在由於“纔”字筆畫過於繁瑣,似乎很少人使用了。

20、“於”和“于”,在上古不單用法不同,讀音也不同。作介詞講的時候,多用“於”,表被動和比較。如“甚於”、“勝於”、“至於”等。但是根據王力先生的講解,在表示至于某地時,多用“于”。備參考。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于”似乎只在姓氏中使用。要不就是古詩詞中的語氣詞了。雖然“於”有時也用作感嘆詞,如“於戲”之類。

21、“注”、“註”同源,“註”字後起。“注”取“灌注”義,如“注入”、“注視”、“關注”、“賭注”等;“註”取“記載”義,如“註釋”、“註冊”等。簡體字把“註”字簡掉了,我認爲不合理,是一種退步。

龙的繁体字可复制,龙的繁体字复制粘贴(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