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靠什么,抗日战争是怎么胜利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6 01:39:03

本来我不想点著名作家萨苏的名,他虽然是个历史发明家和段子手,但并不是吃“爱国饭”的人。可有读者告诉我,萨苏又新写了一篇文章,居然再次胡编历史,把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牺牲的战斗,编成了美军的援军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在“地狱火峡谷”遭到志愿军痛击后狼狈逃命,一头撞上了在下碣隅里东山的杨根思,然后杨根思壮烈牺牲。无独有偶,萨苏编的这段历史,前段时间方舟子也编了同样的说法,已经驳斥过,就不重复了。参见:

我看了后真是怒从心起,这些年来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谣言,我辟了一个又一个。可这帮人,动不动就给你造个新的出来。

“爱国生意”有“爱国生意”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也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抗日战争胜利靠什么,抗日战争是怎么胜利的(1)

国民党空军教官那个:“我的学生都死了,现在该我上了。”这个老谣言就是萨苏编出来的。

蒋百里获得日本天皇赐刀,这个老谣言也是萨苏编出来的。

*的《论持久战》是抄袭蒋百里的《国防论》,这个老谣言也是萨苏编出来的。

他的“名著”《铁在烧》写的是铁原阻击战,结果把15军的芝浦里阻击战张冠李戴成63军的铁原阻击战。真是要命的。参见:

网络这个地方,真实历史想要传播,速度是远不及谣言的。萨苏编的这些谣言,至今还在网络上大肆流传。

本文来说萨苏编造的另一个著名谣言。

蒋介石的外号是非常多的。在21世纪前十年那会,蒋介石又多了一个新的外号,叫作“蒋雄伟”。

抗日战争胜利靠什么,抗日战争是怎么胜利的(2)

这个梗是怎么来的呢?2008年有一天,萨苏在西西河论坛著文吹嘘蒋介石主动发起“8.13淞沪会战”,一举将日军全面侵华主攻方向从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拉到了不利于日军发挥机械化优势的长江流域,不仅挽“中国速亡”的既倒于狂澜,而且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下坚持了下来没投降,所以其“雄才伟略”当得起“雄伟”二字。

经常看抗日战争书籍的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个说法非常著名,在很多书里都大行其道。我自己就在关河五十州的书里见过。始作俑者,就是萨苏。

此高论一出,西西河论坛无数网友著文反驳,并开称其为“蒋雄伟”的先河。我都实在想不通这种纯粹的胡说八道居然能被萨苏编出来,更想不通的是居然无数人信了。世界历史五千年,从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财赋之地当成前线来打仗的。蒋介石选择在上海开战,无非就是想让西方列强干涉、调停中日战争。把自己的钱袋、粮仓砸烂,以此来空间换时间?我滴个天哪,这得蠢到什么程度才能把这种天下奇闻吹捧成雄才伟略!

结果一仗打下来,首都南京丢了、江浙沪丢了,国民经济直接遭受重创。空间换时间,是舍弃边缘地来保住核心区,哪有直接砸烂自己家当,把支撑战争的财赋之地送给日本人的。受不了,真受不了,实在受不了。不过有无数人相信,也不奇怪。我们中国最多的就是“战略家”,一杯茶、一杯酒、甚至一张凳子,数以万计的“战略家”就可以侃侃而谈。战略学是门槛极低,要求却极高的学科。正因为门槛极低,是个人就可以夸夸其谈。(以上为我王正兴本人所写,非本文作者忘情原文,我实在受不了萨苏这个历史发明家了。对整天造谣编造历史的人,我得罪了他又怎么样?)

关于蒋介石在全面抗战期间于战略、政略、战役指挥方面的是非得失,已经有无数人论述过了,本文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老蒋到底当不当得起“雄伟”二字。

抗日战争胜利靠什么,抗日战争是怎么胜利的(3)

在网络上,国粉们把民国“黄金十年”吹上了天。且不说这只是旧中国买办资本、金融资本的“黄金年代”,仅就国内军事工业总体水平而言,这10年间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的差距竟比清末还要大,弹药自给率也不升反降。1931年“9.18”事变,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将产量和技术水准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奉天兵工厂拱手送给了侵略者。结果到了1936年,国内弹药年产量仅为4亿发子弹,335万发山野炮弹,77.4万发82迫击炮弹,545万枚手榴弹。

这产量乍一看,显得还颇为可观,但全面抗战一开打,老蒋才发现这点弹药产量压根就不够用。据国民政府方面统计,从1937年“7.7”事变到1938年12月底的全面抗战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共损耗各种子弹7.2亿发,各式炮弹346万发,手榴弹730万枚。而同期国内各大兵工厂生产的弹药却只有子弹2.9亿发,各式炮弹5.5万发,手榴弹168万枚。

全面开战后一年半的产量竟然远不及战前一年的产量,这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控制下的各兵工厂生产原料多依赖进口,“7.7事变”后原料供给不畅。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压根就未作长期战争打算,一心指望“以打促谈”,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列强“调停”上。当这一期望*后,国民政府才不得不仓促组织兵工厂及其他工厂内迁(编者按:蒋介石真想空间换时间,那应该早就做好二线、三线建设了,哪有东南财赋之地被日本人占了,才匆忙内迁的)。由于组织得极不给力,不仅内迁的各兵工厂机器设备损失严重,而且诸多有潜力为军工生产服务的企业未能内迁。即便在最早开展内迁的上海,迁出工厂仅146家,只占上海工厂总数的11.4%。其中机器工业66家,只占上海机器工业的10%。

抗日战争胜利靠什么,抗日战争是怎么胜利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