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如此,成功内迁的民营厂矿仍有448家、内迁物资12万吨,技工12万余人。如果下大力气予以整合,那么恢复乃至提高弹药产量仍大有可为。但是,国民政府却将重点花在了外购军火成品上。据不完全统计,到1938年末战略防御阶段结束,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了子弹1.6亿发,各种炮弹244.2万发;从英国进口了1667万发子弹;从比利时进口了3867万发子弹;从捷克进口2600万发子弹;从瑞典进口中1.18亿发子弹;从匈牙利进口1500万发子弹;从美国进口1205万发子弹。从苏联进口了4000万发子弹和至少94万发炮弹。
应该说,这些进口弹药对维系抗战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弹药,威力再大的火炮也不过堆废铁,再精良的枪械也只能当烧火棍用。不过,到1938年年底,列强纷纷实施对华军火禁运。苏联由于种种原因,对华弹药援助力度也不算很大。从1938年年底至1940年年底,苏方只有约1.4亿发子弹和约93万发炮弹交付中国。在万般无奈之下,国民政府这才在原有的16个兵工厂外,又在后方投资新建了8个兵工厂。
虽说在全面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兵工署也曾试制过一些前线急需的新型弹药,但由于管理不善,未能解决进口材料替代问题,因此弹药产量始终差强人意。根据档案资料,从1939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子弹历年产量分别为8777万发、1.14亿发、1.2亿发、1.4亿发、1.44亿发、1.54亿发;迫击炮弹历年产量分别为63.7万发、65.1万发、42.8万发、64.2万发、94.4万发、110万发;山野炮弹历年产量分别为4万发、6.2万发、2.3万发、6.3万发、12万发、10.3万发;手榴弹历年产量分别为621万枚、450.9万枚、658.7万枚、567.5万枚、373.5万枚、420万枚。
也就是说,除了1939、1941和1942年的手榴弹产量,1943年和1944年的迫击炮弹产量,其他年份的各种弹药产量均与战前相距甚远。更让人诧异的是,到战略反攻时期,国民党方面的弹药产量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大幅度下降了。
1944年前4个月和1945年同期相比,子弹产量从5120万发降至4508万发,枪榴弹从32万发降至23.5万发,迫击炮弹从35.7万发降至29.2万发。究其缘由,是因为1945年初滇缅公路被打通后,大批美援军火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据统计,1945年前4个月,美国援助中国的军火有144485支步枪,3150支手枪,32125 支冲锋枪,18483挺轻机枪,3930挺重机枪,922挺高射机枪,4179支反坦克枪,2692门60毫米迫击炮,830门81毫米迫击炮,511门75毫米山炮,137门105毫米榴弹炮,332门37毫米反坦克炮,40门英制25磅榴弹炮,1,886具火箭筒,8723具枪榴弹发射筒,310具火焰喷射器。这些武器都配有充足的弹药,因此国民政府自制弹药的积极性大为下降。
手握大把资源,国民政府弹药生产居然是这德性,那么无论是人口、资源、技术力量还是财力,均远逊国统区的敌后根据地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北方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改编之初,除115师因为在此前与东北军作战中缴获颇丰,弹药数量还算过得去外,120师仅有276955发子弹。129师出征山西的3个团,仅有102518发子弹、204枚手榴弹和67发迫击炮弹。至于由南方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弹药存量就更惨不忍睹了。
按理说,既然红军主力和南方游击队都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被纳入了国民政府武装力量战斗序列,那么一切供给伸手向蒋介石要,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虽说在战略防御阶段,八路军先后通过各种渠道,从国民政府得到了约200万发子弹和25万枚手榴弹的补给,可早就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懂得了“求人不如求已”这一真理的共产党人,除努力对日伪作战,缴获武器弹药武装自己外,还着眼长期战争,在敌后大力发展人民兵工事业。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将“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原中央苏区官田兵工厂、原红四方面军通江兵工厂和原红二方面军修械所的技术人员及机器设备损失殆尽,仅剩下14位工人和几把锉刀。毫不夸张地说,全面抗战爆发后,人民兵工广泛吸收爱国工人和知识分子,用尽各种办法筹集设备和生产原料,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
到1938年,129师已在太行山里建立起5个流动修械所。八路军总部和决死纵队也分别开办1个修械所。1939年7月,八路军韩庄铁厂迁到黎城黄崖洞进行扩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近700人、40余部机器设备的 “军工部一所”,又称“黄崖洞兵工厂”。9月,在平顺县西安里成立了有200余职工的“军工部二所”。10月,“军工部三所”在辽县高峪村成立。规模仅次于“黄崖洞兵工厂”的“军工部四所”在武安县梁沟成立。1940年3月,八路军军工部在黎城县下赤峪建立“复装子弹试验厂”。4月又在辽县尖庙组建“军工部机器厂”。1941年3月,在和顺县青城成立了“军工部炸弹厂”。
1941年,八路军军工部所属各兵工厂职工总数达到3300多人,其中既有留学国外的技术专家,也有归国华侨和大批知识青年,还有来自敌占区大城市的技术工人,拥有简易机床124台。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广大群众献铜、献铁、熬硝,支援军工生产。兵工战士们创造性地用缸塔法批量生产出了硫酸、硝酸,用土办法生产出了用纸管包装的雷银雷管,用蜂蜜硝化制成炸药,用“焖火”工艺解决了白口生铁难以进行机械加工的难题。根据前线需求,八路军兵工厂将主要资源集中在生产子弹、手榴弹、地雷和掷弹筒弹,其生产优先程度远高于步枪和掷弹筒。1941年初,重建的新四军军部也成立了军工部,下辖7个兵工厂。生产原料主要通过统战关系从敌占区秘密采购,以及依靠根据地群众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