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接吻坏处,长期不接吻有什么影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6 03:03:19

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剧照。

社交网络萎缩带来了明确的风险,我们完全依赖于某个人的爱和支持。美国的高离婚率——最近30年来徘徊在35%到45%之间 ——说明,完全依赖于一个人的爱和支持可能会有点儿轻率。一个人生活难道不是更安全些吗?多一些自立的习惯不是更安全些吗?蒙田曾经将婚姻比作鸟笼:“外面的鸟很想进去,里面的鸟很想出来。”

当然,完全依赖于一个人的爱和支持也有好的一面,不管跟以前哪个时代的夫妻关系比,现代婚姻中的夫妻关系都要更紧密些。而且,现代夫妻的爱稳定持久:他们跟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就是配偶)定期做爱。

真正幸福的婚姻到底占比多大,这个很难计算。最近有一项研究发现40%结婚10年以上的夫妻仍然“深爱”着彼此。这种持久的婚姻关系明确反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际关系情况。密苏里大学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普罗克斯最近对93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最近几十年,幸福婚姻带来的回报越来越丰厚,相爱的夫妻双方“个人健康情况”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20世纪70年代以后,婚姻幸福使夫妻双方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增加了一倍。婚姻是赌博,我们是在疯狂地下赌注。不过,这个赌要是打赢了,生活中就再也没有比婚姻更美好的东西了。

依恋模式定义了夫妻关系

1985年7月26日,当时还在丹佛大学工作的心理学家辛迪·哈赞和菲利普·谢弗在丹佛的《落基山新闻报》上刊登了一份问卷,这份问卷对科学家眼中的爱恋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份问卷很长,共有95个问题,主要关于个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很多问题涉及亲密关系的细节,如“你是因为性爱上了你的爱人吗?”“你多久会有一次强烈的嫉妒的感觉?”问卷上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受访者回答一下哪种描述最准确地说出了他们对爱的态度:

选项一:我感觉与人亲近比较容易,不管是我依赖他们,还是他们依赖我,都让我感到舒服。我不总担心被甩,也不怕别人跟我太亲近。

选项二:我感觉与人亲近有点儿不舒服,我很难完全信任他们。有人跟我太亲近我会紧张。我的爱人常常想让我跟他更亲密,但我会感觉不舒服。


选项三:我发现别人不愿像我想要的那样亲近。我经常担心我的另一半不是真的爱我或者不想真的跟我在一起。我想完全跟对方的生活融在一起,这个想法有时会把他吓跑。

哈赞和谢弗想从依恋角度重新定义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哈赞和谢弗让报纸读者勾选其中一个选项时,实际上是在让这些读者选择一种依恋类型,把他们归入以前针对12个月大的孩子所分的依恋类型中。(选项一代表的是安全型依恋关系,选项二是回避型依恋关系,选项三是反抗型依恋关系,或哈赞和谢弗所称的焦虑/矛盾型依恋关系。)哈赞和谢弗在分析了620份答卷后发现,成年人依恋类型的分布与爱因斯沃斯发现的婴儿依恋类型的分布差不多——其中,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属于安全型依恋,余下的全是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依恋。

长期不接吻坏处,长期不接吻有什么影响(5)

电影《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

这个统计结果并不是偶然的。哈赞和谢弗认为,依恋的不同类型反映出人们在亲密关系上有天然的差异性,依恋类型似乎总是可以用人的基本性情和情绪来定 义。多数夫妇都强调他们两人之间的爱带给彼此好处,对方让自己放松下来并帮助自己解压。(这通常是安全型依恋的表现。)一些受访者则称,他们不希望夫妻之间的关系太过亲密,对方太过亲近时自己就想逃开。(这绝对是回避型依恋。)有的受访者则称,他们根本受不了夫妻之间任何形式的分离,他们爱嫉妒,喜欢黏人,总担心对方会离开自己。(这是焦虑/矛盾型依恋关系的表现。整体而言,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焦虑/矛盾型依恋的情况。)每一种依恋类型都很独特,是夫妻关系在婚姻某个特定阶段的一种表现,依恋理论揭示了依恋关系分类背后的原因。当爱情来临时,成年人变成了会说话、持有信用卡的婴儿。

一旦开始从依恋理论角度看待爱情,成年人与婴儿的相似点就好像更明显了。像母婴依恋一样,刚刚开始热恋的人会几个小时腻歪在一起,避开别人,保持身体接触,低声软语,相互搂抱。鲍尔比将其称为“寻求亲近”,成年人将其称为“约会”。恋人会拉着手,看着彼此,用“甜心”、“宝贝”等用在孩子身上的爱称来称呼彼此。恋爱中的男女的大脑甚至都分泌了相同的化学物质:让人亲热和连接的激素——催产素。催产素在女性喂奶和夫妻做爱时会在大脑中大量分泌。

依恋类型对夫妻关系的影响非常显著,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夫妻一直表示对婚姻很满意,他们的婚姻往往更持久(平均婚龄为10年,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夫妻婚龄在4.9—6年之间),离婚率也更低。这些安全依恋型的夫妻关系亲密,经常做爱,即使在“关系紧张”的时候也不会离婚。

安全型依恋的妻子更愿意谈论自己的焦虑,比如,她们会描述经过走廊时看到了什么以及她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安全型依恋的丈夫听完妻子的话后,会对妻子说些安慰的话,做些安抚性的身体接触,这些都有助于让不安的妻子平静下来。相较而言,回避型依恋的妻子可能会压抑自己的不安,也不会跟丈夫说自己的不安。她们越是不安,就越不愿意从丈夫那里寻求安慰和支持。

时间久了,夫妻每天的互动积累下来,会使二人之间慢慢形成一些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定义了夫妻关系。夫妻在危机时刻若能相互扶持,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好,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密。但是,如果缺乏这种扶持,夫妻关系往往会变差。鲍尔比指出:“我们的生命旅途(不管旅途有多长)中,如果一直都有依恋对象给予我们安全的港湾,那么我们一辈子都会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长期不接吻坏处,长期不接吻有什么影响(6)

电影《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

这么看待成年人的依恋比较奇怪。多数人一想到爱情——当我们跟着唱一首西部乡村歌曲的副歌时,读一本爱情小说时,甚至在回想自己的婚姻的时候——就常常认为,自己的婚姻跟自己幼年时期的情感需求没有什么关系。孩子需要人安慰、需要人照顾,成年人渴望对他人有吸引力、对他人有情欲。我们想坠入爱河,而且希望一直在爱河里徜徉;我们想陷入热恋,而且希望热度一直不减。

但是真相令人伤心:激情会消退。哈赞和谢弗所制的这张图总结了成年人的依恋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性欲易变,并且不太稳定。在典型的夫妻关系中,结婚之初,夫妻二人的性欲最强。如果爱情是个物理方程式,那么,性欲是双方进入婚姻的最初动力。但是之后,性欲开始消退。我们会变胖,在不该长毛的地方长了毛,不再憋着屁。原来让我们疯狂的身体部位现在只是好玩,这还是在我们有做爱心情时候的感受。哈赞和谢弗幽默地指出:“如果性欲的确是很多成年人进入婚姻的最初动力,那么,婚姻满意度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

爱不是感觉,而是行动

导致婚姻满意度下降的原因显而易见:习惯化。(肉体上的快乐变得无趣。)寻找新的性交姿势可能会延缓厌烦的出现,但是我们最终会用完所有的性交姿势。可以探索的皮肤总共就那么多,不是吗?婚姻关系要持续下去的话,夫妻双方就要不断加强“同伴式爱情”,来弥补*和激情的持续减退。“同伴式爱情”一词由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和威廉·沃尔斯特首先定义,指的是“我们对跟我们的生活羁绊很深的那些人的爱”。“激情的爱先于同伴式爱情发生”,“依恋总是始于强烈的情感冲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过程。激情之爱让我们“执子之手”,同伴式爱情则让我们“与子携老”。

同伴式爱情这种心理过程很复杂,也非常神秘。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对大脑做细致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看出同伴式爱情产生的基础是什么。最近,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比安卡·阿塞韦多在其主持的研究中,让17个处于“长期强烈”爱情中的人(这些受试者婚姻幸福,平均婚龄是21.4年)一边做脑扫描,一边观看其配偶照片及其好友和熟人的照片。这项研究最大的发现是关于同伴式爱情的:某些脑区的脑活动(比如苍白球和黑质)增加。母婴依恋实验中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脑活动增加非常奇怪,因为这次研究中受试者看的是其配偶的照片,而不是母亲的照片。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结果显示,“人身体里有一个基本的‘依恋体系’来调整人类寻求亲近的行为,这个依恋体系使得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基础”。可见,所有持久的爱都是由相同的神经系统引发的。

长期不接吻坏处,长期不接吻有什么影响(7)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剧照。

持久的爱还会带来依恋关系里的同调现象。父母与孩子心灵相通,父母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动作十分相像,就像是一个人。处于长期婚姻关系中的成年人身上也有类似的同调现象。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已婚夫妇之间的免疫系统非常相似,他们体内变异的细胞比同一调查群体中的陌生人少50%。这可能不太能让人相信——爱竟然改变了人体组织!但是,当你发现一个10秒钟的吻可以交换1000万到10亿个细菌时,你就会相信了。这时,你会相信爱的力量竟然这么大。一天天过去,一次又一次的亲吻,相爱的男女最终进入婚姻的港湾,他们眼里没有别人,只有相爱的彼此。

坏消息是,人们在婚姻中并不容易做到始终如一。持久婚姻里的夫妻能够逃脱习惯化的魔咒,不是因为偶然的运气,或是因为大脑哪里出了小问题;夫妻关系持久,是因为夫妻双方“努力”让婚姻持久。

“Wedlock”(婚姻)这个词源于古英语,“wed”表示“承诺”,“lac”表示“行动”。依据这个构词法,婚姻意味着要对持续的行动做出承诺。

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告诫读者:“期望得到简单的爱的指导的人,读这本书会感到很失望。” 他指出,爱需要具备以下品质:“自制,专注,耐心,信念,以及不自恋。”弗洛姆说,爱“不是感觉,而是行动”。

长期不接吻坏处,长期不接吻有什么影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