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
理论 1:在对手只有 1 种牌或 2 种牌的时候,你有必胜的方法。
假如对手剩剪刀和石头,你就可以一直出石头;对手剩剪刀和布,你就可以一直出剪刀;对手剩布和石头,你就可以一直出布。同样的道理,对手只剩 1 种牌的时候,你就更容易取胜了。
理论 2:保证手中有剪刀、石头、布 3 种牌是最安全的,不一定必胜但胜率很高。
毕竟,只有 1 种牌或者 2 种牌是很危险的。
理论 3:每出 3 张牌都包括石头、剪刀、布各 1 张比较安全。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剩下的牌包括石头、剪刀、布 3 种牌。
问:那可不可以先出布、剪刀、布,再出石头、剪刀、石头呢?这样同样可以实现剩下的牌的牌型是齐全的。
答:不行,这样的话最后 3 张还是会剩下 2 张石头,1 张剪刀,对手只要一直出石头就可以保证不输。
因此,人们通常是每出 3 张牌都会包括石头、剪刀、布,从而让剩下的牌比较均匀。这也是为什么当孟国祥看到郑开司和李军有 4 张剪刀 1 张布的时候感觉有问题。
了解这 3 个理论之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个游戏。
一共有 103 人参加游戏,每人 3 颗星星,4 张石头、4张剪刀、4张布,一共412张石头、412张剪刀、412张布。
满足以下条件的会输掉游戏:
(1)游戏结束后,星星少于 3 个;
(2)游戏结束后,牌没有出完;
(3)游戏结束后,星星少于 3 个,而且牌没有出完。
假如游戏过程中星星为 0,就会提前出局。
第 1 局 郑开司 VS 张景坤
张景坤说:「我们按照剪刀、石头、布的顺序出同样的牌打 12 局,这样 12 局全都是平局,又不会掉星,又可以把牌打完。」
郑开司轻信了对方,前 9 局都出的同样的牌,第 10 局郑开司按照约定出了剪刀,张景坤却出了石头,从而获胜。
第 11 局,张景坤说他会出剪刀,让郑开司出石头,把星星赢回去。郑开司果然出了石头,然而张景坤将剪刀和布两张牌重叠,给郑开司看的是剪刀,实际上出的是布,张景坤再次获胜。
随后,郑开司提出和李军、孟国祥组队,此时郑开司还剩 1 颗星,1 张布,李军还剩 1 颗星,4 张剪刀,孟国祥还剩 2 颗星,0 张牌。
问:为什么郑开司和李军要找孟国祥组队?
答:郑开司和李军都只有 1 颗星了,再输一次就会被关进小黑屋,所以要找 1 个还剩 2 颗星的人,这样就还能再输一次。
问:郑开司见到李军的时候,李军剩下的 4 张牌都是剪刀,他前 8局只出了石头和布,把所有的剪刀留下来不出,是不是不和逻辑?
答:这样安排的目的有 2 个:
(1)为了引出孟国祥说:「正常人都会让自己剩下的牌均匀一些。」从而让郑开司想出打败玩家 B 的方法。
也只有当郑开司和李军有大量同样的牌时,孟国祥说出这句台词才更自然,不会显得太唐突。
假如是其它时候,孟国祥突然说一句「你们知不知道,正常人会让剩下的牌均匀一些」,就显得很生硬。
(2)郑开司和李军必须有 3 张相同的牌,才能拍玩家 B 和他们再赌 3 局的戏份。如果要利用「均衡思维」和玩家 B 赌 3 局并且 2 胜 1 负,郑开司必须是 3 张相同的牌。
第2局 孟国祥 VS玩家 A
孟国祥偷走了 1 张牌,和玩家 A 对战,最终输了。此时三人还剩 3 颗星,4 张牌。
第 3 局 郑开司 VS 玩家 B
孟国祥说,他之所以偷牌,是觉得郑开司和李军有 4 张剪刀和 1 张布像有问题,因为正常人都会让手中的牌均匀一些。
郑开司顺着这个道理,推导出很多人每出 3 张牌都会石头、剪刀、布各出 1 张,也就是上面说的理论 3。
运用理论 3,郑开司赢了玩家 B。
玩家 B 是用均衡思维出牌,所以他也认为郑开司也是用均衡思维出牌,他认为郑开司每出 3 张牌一定有 1 张石头、1张剪刀、1张布,所以要求郑开司不要换牌。
接下来,郑开司出剪刀,玩家B出石头。
此时,玩家 B 以为郑开司剩下的是 1 张石头,1 张布,所以只要 2 次都出布就可以 1 胜 1 平。
结果郑开司剩下的 2 张都是剪刀,玩家 B 两次都出布,2 次都是郑开司获胜。郑开司等人 3 胜 1 负,此时有 5 颗星,0 张牌。
与此同时,赌场剩下的石头、剪刀、布的数目分别是 119、122、97。石头和剪刀还有很多,布最少。按照这个趋势,最终布会最先用完,剩下的牌就只有石头和剪刀。等大家都只有石头和剪刀的时候,只要一直出石头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郑开司贷款 50 万美金,用其中的10万美金来让其他玩家帮忙买石头,并且收走他们所有的牌,最后一共得到30张石头,4张布,2张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