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或燕云之地,是古代地理名词,即今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蓟节度使所辖的燕、蓟等十一州,与河东节度使所辖的云、蔚等五州。
燕幽蓟节度使辖区- 幽州(或作燕州):今北京
- 蓟州:今天津蓟州
- 顺州:今北京顺义
- 檀州:今北京密云
- 儒州:今北京延庆
- 瀛州:今河北河间
-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 涿州:今河北涿州
- 新州:今河北涿鹿
- 妫州:今河北怀来
- 武州:今河北宣化
- 云州:今山西大同
- 蔚州:今河北蔚县
- 应州:今山西应县
- 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 朔州:今山西朔州
幽州为汉朝时北京名称,“燕云”一名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东西宽约600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总面积约120,000平方公里。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山的西北。
为什么幽云十六州那么重要?
幽云十六州所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自秦汉以来,都是军事重地,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战略要地,历朝皆派有重兵驻守
后晋皇帝石敬瑭于936年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
契丹扶植其建立后晋,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与石敬瑭结为父子。
做为回报,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旧五代史》和《资治通鉴》记载:“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入于契丹。”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王朝世宗柴荣率军攻辽国,水陆并进,一个多月内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五月,欲攻取幽州时,因病重班师,六月十九日,崩于东京。
983年,宋太宗基本恢复了汉唐时期的疆域,只有“燕、云十六州”还不曾收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粱河展开激战,宋太宗中箭逃走。之后北宋一直未能收复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至此无法收复燕云十四州。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契丹建立的辽后,金归还燕云十六州。于是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宋王室。
完颜阿骨打死后,宋趁机策反平州留守张觉,派谭稹为两河燕云府宣抚使索要九州,得朔、应、蔚三州投降,金也将朔州、武州割让给宋。但金立即袭破平州,虽指使西夏袭击朔、武被谭稹击退,但施压宋朝罢免谭稹,在接任的童贯继续索要九州时,借口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大举南下,俘虏了北宋徽钦二帝(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难”。宋朝皇室亦被迫南迁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 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中原政权最终收复了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