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死时多大,上官婉儿死于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03:41:45

上官婉儿死时多大,上官婉儿死于(1)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664年出生于陕州陕县,也就是现今的河南省峡州区。其祖父上官仪是当朝宰相,出身显赫的上官婉儿本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可上官家族却在婉儿出生这年,遇到了重大变故,上官仪因受唐高宗之请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皇后的诏书,后被武后诬告至满门抄斩。

当年还在襁褓中的女婴婉儿被免了死罪,与其母郑氏一同被贬入掖庭做奴婢。其母郑氏本为大家闺秀,虽身处阴沟之中,却没有放弃对女儿的精心培养,取名婉儿是希望女儿性情温婉,毕竟在深宫之中懂得忍让克制才更容易保住性命。郑氏白天干着粗重的工作,夜晚教女儿读书识字。应是遗传了上官家族的聪慧基因,上官婉儿很小就熟读诗书。

聪敏伶俐、明达吏事的小婉儿,很快被武则天发现,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14岁的上官婉儿。在临场考试中,上官婉儿对答如流、一气呵成,文辞优美、文意通畅。武则天大喜,当即下令免其奴身,赐才人身份,担任书写宫中诏命之职,之后也被认为是最出名的女官。

作为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上官婉儿自是巾帼不让须眉,在文坛政坛都是春风得意。参决军国大事,在昆明池彩楼上品评群臣诗作,可谓风光一时。至今《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其中上官婉儿的作品词调优美华丽。代表作《彩书怨》最为有名,这首诗把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写得婉转凄美,也暗表了对自身坎坷命运的怨愤。

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继续曲意逢迎武则天,唐代野史记载,女皇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宠幸至极,与男宠张宗昌寻欢时也不避讳她。正值情窦初开时期的婉儿面对容貌秀美又巧舌如簧的男宠欲罢不能,后与其私通被武则天发现,怒欲*之,又惜其才华,故用尖刀刺入上官婉儿眉心,以示惩戒。爱惜容貌的婉儿,后来在自己眉心刀疤处刺了一朵梅花遮丑。

得到*父仇人武则天的赏识,可以说是福祸相依。虽摆脱了一世为奴的宿命,却一生都摆脱不了权力的纷争,一生都行走在政治斗争的刀锋上。审时度势、善于隐忍的上官婉儿,一生都在分析时局,变换阵营,这也是后世质疑其人品的一大原因。武则天被迫退位后,唐中宗复辟,上官婉儿深受唐中宗信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史料中从未有过对于上官婉儿容貌的描述,只有赞美其气质、才华的词句,通过人生轨迹推断,能游离于各个男人之间,上官婉儿应该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女性。唐中宗李显对上官婉儿宠爱有加,为其建造私宅,允许她邀请文人雅士到家中往来,品评人物、展示新作,上官婉儿一时间成了长安城的文坛领袖,不仅自己喜爱吟诗作赋,而且她得权期间也十分重视文化宣传与教育普及,为唐代文坛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政治上的女强人感情生活也并不简单,她不仅与武则天最有才华的侄子武三思有私情,还与中书侍郎崔湜暗生情愫。

才华横溢、左右逢源的上官婉儿,却因在最后一次权力斗争中站错了队而香消玉殒,被唐玄宗李隆基斩*。可是换一种选择真的就能存续吗?历史可能不分对错,只有胜利和失败罢了。从小缺乏安全感的上官婉儿一生渴望有所依附,却一生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始终无法主宰自我命运,无论是依附他人还是自我,也没能逃脱命运的齿轮。

上官婉儿死时多大,上官婉儿死于(2)

2013年考古院研究院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墓地规模不大,据史学家分析,应是太平公主出资下葬,后被李隆基下令损毁。墓葬被毁,尸骨无存,作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仅墓志铭留存。这位富有盛名的唐代才女形象,又与真相更近了一步。唐朝官员吕温的诗句“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正是上官婉儿一生的写照,令人惊叹而又惋惜。家道中落、才华横溢、权谋斗争、灰飞烟灭……最终她的筹谋心血都化作了虚无。所幸,悲凉的岁月里,还有诗歌作伴。

上官婉儿死时多大,上官婉儿死于(3)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

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摘自上官婉儿墓志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