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皮胡讲述了一个孩子,电影皮胡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08:06:51

大家好!我是大海笑长,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印度电影《皮胡》。

电影皮胡讲述了一个孩子,电影皮胡的结局是什么意思(1)

本部影片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来的。影片以主演小女孩的名字命名,讲述了一个三岁小女孩皮胡在爸爸出差,妈妈留下遗言吃安眠药自*的情况下,孤独地在房间度过多次生死交关一整天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让很多爸爸妈妈久久不能回神,这部电影真的值得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看看,算是给现实中的人们警钟长鸣吧。

电影皮胡讲述了一个孩子,电影皮胡的结局是什么意思(2)

3岁的皮胡刚刚过完生日,但是就在生日这天,父母大吵一架,第二天父亲出差一大早就离开了家,母亲则服药自*,家中只留下了幼小的皮胡。

皮胡从满地的彩带、气球中迷糊醒来,但是不管怎么叫,妈妈都没有醒过来,她独自下了楼。听见水龙头一直有水流出,旁边的镜子上,用口红写着――当初我不听家人的劝阻非要和你在一起,得到了什么?你不是说除非我死了你才会回来吗?现在我走了。

楼下还是昨天妈妈给她举办生日派对的装饰,连霓虹灯都还亮着,她想找爸爸,但是她的个子还不够高,所以开不了门。

她想喝水,但是发现手太小了,根本就捧不到水喝,女孩踉踉跄跄地从凳子上爬了下来,差点摔了一跤。

在厨房的地板上洒落着一个开关。女孩拿着报纸和洋娃娃回到房间继续找妈妈,她摇了妈妈很久,但是妈妈都没有理她,却把妈妈握在手里的安眠药散落在地板上。

女孩很快就被洒落的药片吸引了,她爬到了地上,用小手将药片装回来药瓶里,她询问妈妈,这个是什么呀?妈妈并没有回复她,就在她认真地装着药瓶时,妈妈的手机响了。

女孩搬来凳子,艰难地爬上书架,想把手机拿下来,但是一不小心手机又滑落到了床底下。

在不经意间,电话居然被接通了。电话里传来爸爸生气的声音,爸爸生气地说,你怎么可以怀疑我和你闺蜜的关系,昨天我忘了女儿的生日,你们女人就是麻烦,昨天你不应该这样的。

我今天要去加尔各答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我忘了把熨斗的插头,熨斗的自动开关坏了,一定要把插头拔掉。

电话那头的爸爸显然不知道女孩的妈妈的状态,他听到了女孩的声音之后,只问了一句,妈妈呢?女儿说妈妈在睡觉。爸爸就把电话挂了。

女孩在一旁玩起了其他游戏,突然她看到熨斗冒了烟,她把熨斗下的衣服拿来下来,玩了一会之后,她还是被冒烟的熨斗吸引了,她小心翼翼地触碰着熨斗,小手立刻被熨斗烫伤了。

受到惊吓的女孩,立刻回到妈妈的身边,哭着寻求妈妈的安慰。但是妈妈并没有理她,她哭着睡在妈妈的身上,就这样睡着了……

一个幼小的两岁孩子,就这样被留在了一个没有人监管而且处处是危险的屋子里。

饥饿的皮胡想找点吃的,用微波炉加热却不会控制时间,最后把饼烤得焦黑。又打开了煤气,想烤一个生饼,却燃烧了起来,幼小的皮胡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想用嘴把火吹灭。

这边找不到吃的,她只好再去冰箱那边看看。

为了在冰箱里找吃的,皮胡不小心把自己关进了冰箱里,所幸最后她挣扎而出。在激烈的晃动下,冰箱顶部的玻璃器皿倾倒而下,满地浪迹。皮胡终于找到了食物――面包片,并且在面包片上沾上洒在地上的果酱。

在面包上涂好果酱后,她没有吃,而是先送到母亲嘴边让她吃,还说她一定要吃。

在皮胡拿玩具的时候,不小心把熨斗打翻了,烧的通红的熨斗就这样扣在了熨衣板上。时间渐渐流逝。而一无所知,如往常一样看着电视的皮胡,突然发现电视停电了。

皮胡尝试去打开电视机后面的电源开关,可是一点反应都没有。百无聊赖的皮胡就趴在地上,透过门缝看外面来回行走的人的脚,然后抱着她的娃娃来到了阳台,一不小心,娃娃掉到了楼下,皮胡爬上了栏杆……

在好心邻居的劝阻下,皮胡爬下了栏杆。这个时候有好心人开始给皮胡的爸爸打电话了。爸爸开始给家里打电话,皮胡听到电话响,用棍子把手机拿了出来,接通电话后,爸爸一边让皮胡保持通话,一边催促司机去机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通话中断。

而饿了的皮胡,再次开始寻找食物,她在桌下找到剩余的汉堡,又把安眠药当成了糖果放在了盘子里。

幼小的皮胡对生死都没有概念,还天真的问妈妈“我可以多吃点吗?”一个接一个吃着安眠药。

这是印度的一部家庭电影《皮胡》的情节,整部电影,只有一个刚3岁的孩子,却让人为之心疼。

电影皮胡讲述了一个孩子,电影皮胡的结局是什么意思(3)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不会有那么大的风险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孩子还小,所以他们才更加需要孩子的陪伴和爱护。

电影里的妈妈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我能感受到她的无助和可怜,但是这并不是她可以自私选择离开的借口,她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了,有没有想过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当然孩子的爸爸也是十分过分,不管什么样的原因,也不应该就这样一个人走了。

夫妻本来就不应该有隔夜仇的, 有什么等妻子醒来把话讲清楚不就好了么?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离开。

他哪怕多关心他老婆一点,她老婆都不会做这样的决定了。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明亮的底色。在选择父母之前,请确定,我们能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三岁小皮胡在爸爸出差,妈妈自*的情况下,孤独地在房间度过一整天,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故事的结局,令人久久不能回神。关于故事的结尾,观众各持己见,一部分观众认为皮胡确实已经遭遇不幸,而另一部分观众则认为小女孩还活着,被爸爸在床底发现“正在造一个美丽的家”……

记得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出过“幼者本位”的说法——在他看来,觉醒的父母,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如果决定了要将一个孩子带到世上,就有责任护他周全,让他在幸福健康的家庭中长大。

电影《何以为家》里小赞恩在法庭上说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起诉他们生下了我

因为有时候,父母恰恰就是孩子苦难的根源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

可有些父母却是孩子一生的劫难

电影的最后,爸爸崩溃大哭。但是一切的悲剧都已无法挽回。

幼小的皮胡是悲哀的,她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母亲的尸体躺在床上,没有人照看她,幼小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甚至在父亲回来的时候,还想着搭建一个完美的家,让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个真实事件改编,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他们都只顾考虑着自己的感受,完全忘记了幼小的皮胡。可是伤害无法抹去,家庭已然破碎,即便继续下去也仍旧披负着满身伤痕。

看完之后,内心无尽哀恸,不知是为了皮胡的悲惨,还是为了家庭的破碎,生活本不易,趁拥有时珍惜,莫要在失去时悔恨。

这世间万物都珍贵异常,却又十分脆弱,小心呵护都有损耗,更何况肆无忌惮的破坏,所以在其完整倍加珍惜,切莫在其碎了一地之时强行挽留,即便你拼凑出了原形,但也不复当初。

一部印度电影《皮胡》,让不同国度的人们感同身受,也让我们看到了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就只是在一念之间。

“我盖了两个房子,爸爸,叫醒妈妈,我在造一个美丽的家。”最讽刺的莫过于此,母亲的短见,父亲的出走,空留皮胡一个人在家。

房间里的任何东西,这对于两三岁的小女孩都是危机四伏:一层层的楼梯,积水的水池,高大的壁橱,满地的安眠药,露出的电源插孔,关不了的煤气火苗,阳台的栏杆,当然还有滚烫的电熨斗,处处心惊胆战。

一声声的呼喊妈妈你快醒来,一次次的失望,幸好啊,她还不懂事,不知道妈妈再也睁不开眼睛。幸好啊,爸爸生着气还打电话回家。 皮胡和躺着的妈妈,所有镜头也没再出现第三张面孔。

人总是等到失去后才后知后觉事物的可贵。整个影片都强烈的表现出这样的父母极其不负责任。而最讽刺的就莫过于父亲所幻想出来孩子说的那些话。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在面对生活琐碎时,谁也做不到坦然自若毫不慌张,但做错事,说错话伤害了彼此后能及时还重归于好,这才是生活本应有的样子。

生活里本就有琐碎,或开心或悲伤或愤怒,对所爱之人,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要让无形的伤害成为永不可挽回的伤痛。两个极端不负责任的家长:一个只生不养,一个只给提供物质条件却没有爱的交流,让一个2岁多的孩子,无辜的失去了生命。……

这个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感!千万不能冲动!做事前首先要考虑未成年的孩子们!因为你们生了他们,就应该像守护神一样庇佑他们长大,尽父母应尽的本分。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严……都是罪孽!

人生真的是一场守恒,被亏欠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曾经被深深亏欠过的人,都会变得像刺猬一样,易怒,脾气差,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等。

电影皮胡讲述了一个孩子,电影皮胡的结局是什么意思(4)

所以还是觉得父母首先应该去自我成长,然后再为人父母。或者共同成长也罢,而不是理所当然的为人父母,理所当然当了“领袖”。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我们在长大以后真的要学习一种回归的能力。

这些能力,我们应该再回去向小孩学习。要找回自己的自愈能力,要容易快乐,要不怕伤害,越挫越勇。像孩子一样,用一颗赤子之心,去面对这个世界。要有绝地反击的能力,要不厌其烦,不怕从零开始。

同时,我们也要像孩子一样,随时敢于去表达自己,而不是畏畏缩缩怕伤害。或者总是小心翼翼的翻滚自己说过的话。要学会健忘,学会快乐,学会回归,更要学会爱的能力。因为,如果不会爱,爱就是一种伤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