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态度,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结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15:48:00

*的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变了很多,不再以强硬粗暴的方式,干涉和阻挠儿子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毛顺生以这种方式,肯定了儿子的所作所为。不仅如此,毛顺生在经济上还给儿子做了强有力的后盾,*的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等需要的费用,父亲毫无二话的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对父亲的转变,充满着感激之情。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态度,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结构(1)

1959年6月25日,*在离开家乡三十二年之后,回到阔别已久的韶山。曾经在1921年和他一起在父母坟前告别的弟弟毛泽覃和毛泽民、妹妹毛泽建,全都牺牲了,只有他自己回来了。在楠竹坨父母的坟前,*给父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并恭敬地将一把松枝放到了坟前,沉默片刻,他轻轻的讲了八个字,“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这一晚,*浮想联翩,彻夜难眠,他回忆往昔的岁月,怀念着父母和家人,而韶山发生的巨大变化,又让他倍感欣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这首名扬四海的著名诗篇。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态度,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结构(2)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态度,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结构(3)

1959年6月,*在阔别家乡32年后,回到了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首联中的“逝川”即一去不复的流水,指流逝的岁月。“咒”指痛恨。作者写道,离别家乡后,多次在梦中诅咒岁月的无情,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二年。诗人此刻的心情定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旧社会的韶山非常落后和贫穷,地主豪绅称王称霸,劳动大众遭受了道不尽说不完的苦难,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中国人民最终团结一心,建立了新中国。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颔联的“红旗”指中国共产党,“农奴”是指旧中国受奴役与压迫的贫苦大众。“戟”指武器。“黑手”在这里指反革命的武装。诗人以“红旗”“黑手”和“农奴戟”“霸主鞭”两两相对,颜色鲜明,对比强烈,生动形象。诗人说,红旗漫卷,猎猎飘扬,农民的武装力量如燎原之势,席卷中国大地,他们不再自甘受奴役,而是拿起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的向恶势力反抗与斗争,在全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革命武装力量彻底打败。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态度,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结构(4)

1959年6月,*在韶山倾听乡亲的意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颈联的“为有”指因为有。“多”在这里是增强和激励的意思。“敢教”,是可以让或能使的意思。“日月换新天”,指曾经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颈联的意思是,为了新中国,有那么多人为了伟大的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才让旧的日月,换成崭新的天地。蒋介石曾多次发动反革命政变,他们无情地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诗人这两句,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的歌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菽”,是指全部豆类的总称,非某一种。“千重浪”是指一望无际的庄稼在风飘过之时,如波浪般层层起伏,煞是壮观。“下夕烟”指新中国万千的劳动者辛苦劳作之后,在暮霭与夕阳中归来。尾联中诗人欣喜地看到,漫无边际的广阔土地,丰收的庄稼在微风中,如波涛滚滚,放眼望去,尽是农民英雄们在落日的余晖中,收工归来。前句诗人赞叹农业大丰收的壮观景象,后句则是对建设新中国的万千劳动者的高度赞美。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态度,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结构(5)

*这首《七律·到韶山》,反映出他深厚而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精湛娴熟的写作技巧,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又似信手拈来,妙笔天成。他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对这首诗做了多次的修改,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直到1963年12月,这首诗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词》中发表。

《七律·到韶山》,作者以离乡三十二年的诸多感慨,映射出*伟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高远宏大的思想境界。诗中没有古代诗人刘禹锡、贺知章等归乡之作中的消沉哀愁,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视角,赞叹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终于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态度,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结构(6)

1959年,*在韶山同社员亲切谈话。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